房地產在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深度大調整,這次調整放在歷史長河中根本泛不起多大的漣漪,但對于此時的參與者而言,或許能成為壓垮他們的一根稻草。說大了,這不只是房地產人所要面對的,也是我們所有人都要經歷的。
其實從當年房地產的瘋狂就可以想到今天的下場和局面,只是很多人沒有心理準備而已。當然,也不能被今天的困難嚇倒,因為這是歷史的必然,不可逆轉,我們不要過于沉浸在悲觀的失落中,而應該在歷史變局中尋找新的方向,千萬不要錯過這次大調整帶給我們的啟發。
(資料圖片)
我們必須認清樓市現狀,我們必須反思。
房企的生存現狀構成了當前房地產市場的縮影。無論是誰,都很難再像過去那樣,在高周轉、高杠桿、高負債的模式下一味追求規模的增長,而保命則成了當務之急,誰能活下去才有活得更好的希望。
房地產的苦不用多描述了吧,想必大家都深有感觸。但這種苦我們不用去埋怨任何人,俗話說,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極具辯證科學性。
據DM研究不完全統計,共有123家房企的相關債券會在2022年7月內面臨到期、回售及付息。多家品牌大房企均面臨債務到期,應對措施或展期,或交換要約。
要是過去,還可以變賣資產,加大力度出售,可如今根本賣不動,所以很多大房企也暴露了問題,公開債務違約,不能說擺爛吧,但也實屬無奈,因為現在已經是惡性循環,過去的那套邏輯完全行不通了。
本來是靠賣房回籠資金減緩壓力的,可如今形勢極其不樂觀。
日前,多家機構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TOP100房企累計銷售金額大幅下滑超四成。就7月而言,銷售情況同比下滑近四成。與此同時,千億房企數量減少了一半以上。據中指數據顯示,前7個月,TOP100房企銷售額超千億房企10家,較去年同期減少11家;超百億房企91家,較去年同期減少45家。
規模上不去了,自然按照過去那套邏輯下的生存法則也就不復存在了,所以拿地積極性也大為受挫,從而真正陷入惡性循環。目前來看,市場整體需求和購買力透支、行業信心也處在低位,短期內企業去化壓力仍然較大。
銷量大跌,債務壓頂,這是所有房企必須承受之重,沒有退路,有人說,這些房企是在渡劫,既然是渡劫,那么就有希望。
不要在暫時困難中沉淪,要在未來希望中找到光明,我們有優勢,因為我們的房地產發展較晚,在世界上有可借鑒性,我們可以總結經驗,吸取教訓,別人趟過的路我們可以有選擇性的走,我們有我們自己的特色,所以既不能照搬,又不能完全不防范。
可如今房地產的重要地位尚在,房地產還未實現轉型,經濟增長也未完全擺脫房地產的束縛,由此也更應該看得出房地產不能被忽視,背后兩層意思,一個是房地產不能出大問題,其影響波及范圍之廣。二是不可能再像過去那樣走回頭路,否則我們就白經歷了這次房地產大調整的磨難。
我們在這次困難中應該吸取哪些教訓,或者會有哪些啟發呢?
第一個,就是開發商必須清楚“三高”模式不適應當前政策環境,必須摒棄這種思維。第二個,融資“三道紅線”收緊遏制房企咽喉,唯有想盡一切辦法,快速賣房,提高回款率。第三個,根本上還是心態問題,心理落差太大。
為什么說是心態問題,誰容易了?總是抱怨不容易的人才是經歷過容易的人。所以,是心態出了問題,要說市場不好了,這是客觀存在的問題,這也是房地產升級發展,從追求高速向高質轉變必經的過程,這個過程可能很多人是陣痛的,所以這種困難也是在意料之中的事。
我經常說,面對同樣客觀存在的一件事,有人處理態度是這樣,有人是那樣,也就決定了不同的結局。有的開發商相對心態比較平和,但更多的開發商是無法接受的,特別是在兩年前就提醒你要過苦日子卻沒有做好準備的人。此時,很多開發商是慌了,就會導致慌不擇路、誤入歧途。
機會總是給有準備的人,這次房地產大變局是財富,不要浪費這次房地產大調整的機會。如果不經歷這次陣痛,我們是不可能主動尋求變革的。
針對房地產提出“探索新的發展模式”,新的發展模式到底是什么?我們沒有前車之鑒,但有他山之石,我們可以博采眾長,它可能是一套綜合土地供應模式、住房供應模式、融資模式、房地產開發模式等。
這就需要地方有破解土地財政依賴的決心,有開發商改變三高模式的魄力,更有購房者改變傳統觀念的認知,不是說不需要買房,而是不再一味追高房價,成為房地產市場瘋狂的幫兇。
房地產什么樣,老百姓該買還是得買,這個擋也擋不住。
房企沒有信心購房者就沒信心,而購房者買房的欲望取決于開發商的穩健程度,如果說過去是看別的,那么此時看的最多的就是開發商能不能按時保交樓,這一點成為阻礙購房者的重要因素。
恐怕今年會一直圍繞保交樓來說事了,因為開發商的“穩交付”成為購房者考慮的重要因素。近日,一份穩交付房企的白名單公布,引發社會各界廣泛關注。據悉,此次共有八家房企上榜白名單。
其中包括國央企品牌,比如中海地產、華潤置地、招商蛇口、綠城中國、中國金茂,同時也有難得穩健的民企品牌,比如濱江集團、龍湖集團、金地集團。
這個榜單是基于三道紅線、融資成本、到期債務、現金及等價物、土儲質量、項目交付、滿意度、區域深耕等綜合維度進行評選,可以說成為購房者選擇房企的可優先信賴選項,誰也不想好不容易湊夠錢最后鬧個房財兩空。
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這個定位說明,我們買房也要回歸房地產品質,這些房企是相對安全,當然沒有絕對的,購房者依然不要盲目,不能因為害怕不能保交樓,而看到保交樓就沖昏了頭腦,因為買房的坑有太多,自己還是要多方位思量。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