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住房矛盾逐漸從總量短缺轉為結構性供給不足,人民群眾對住房質量和環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實現住有所居,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推動建立“三房兩改”的住房保障體系。“三房”是指公租房、保障性租賃住房和共有產權住房,其中,保障性租賃住房是“十四五”時期住房建設的重點;“兩改”分別是城鎮棚戶區改造和老舊小區改造。
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深圳堅決貫徹落實國家有關部署,在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棚戶區改造和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工作上主動創新,努力實現市民住有所居、住有宜居。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對2021年落實有關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實干成效明顯地方予以督查激勵的通報》,其中,深圳因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棚戶區改造、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工作積極主動、成效顯著而獲得國務院督查激勵。
大力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緩解新市民、青年人住房困難
解決好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要高度重視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保障性租賃住房主要解決新市民、青年人等群體的住房困難問題,具有戶型小、租金低、質量優、區位佳等特點。深圳新市民、青年人,尤其是新就業大學生等群體人數多、比重大,住房租賃需求大,亟需增加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審議出臺《關于加快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的實施意見》,圍繞“五個一”推進有關工作,2021年,深圳全市建設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4.48萬套(間)。
明確一套基本標準,要求保障性租賃住房面向符合條件的新市民、青年人、各類人才供應,建筑面積以70平方米以下為主,租金價格不超過市場參考租金的90%。
確定一個發展目標,在“十四五”期間發展不少于40萬套(間)保障性租賃住房,做到占住房建設籌集總量不低于45%。
落實一套支持政策,用足用好用地、財稅、金融等各項支持政策,鼓勵國有企業、各類社會主體努力盤活存量土地與房屋建設保障性租賃住房,利用閑置和低效使用的非居住存量房屋改建保障性租賃住房,形成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的發展模式。
完善一個監管平臺,對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運營的全過程進行監督,確保工程質量優,經營管理規范,不出現以租代售、變相銷售、騙取優惠政策等違規行為。
形成一套工作機制,由市長組織全市26個部門成立工作領導小組,構建高效審批機制,開展項目并聯審批,加強部門聯動,為各類主體參與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開通綠色通道。
市住房建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為高質量完成“十四五”期間保障性租賃住房發展目標,深圳進一步提出保障性租賃住房“跟著產業園區走、跟著大型機構走、跟著軌道交通走、跟著盤活資源走”的發展策略,在就業崗位集中片區安排建設,在自來水廠、公交場站等空間整合騰挪綜合開發,在城際鐵路、地鐵等在建項目沿線布局建設,在城中村、低效商業樓宇等存量空間盤活資源增加供給。
同時,深圳要求保障性租賃住房要做到設計好,組織小戶型設計競賽,鼓勵社會各界探索打造“小而美、美而精、精而實”的居住空間,并要求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要堅持質量優,并統籌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設施,讓新市民、青年人住得更加安心、暖心、舒心。
堅持生態和人文兩大理念,穩妥有序開展棚戶區改造
深圳的城市發展,在取得令人矚目成就的同時,局部地區也出現了城市功能不完善、建筑質量老化、居住環境問題突出等情況。為解決上述問題,順應市民對提升生活品質的需要,深圳探索了以“消除安全隱患、改善居住環境、完善城市功能、建設公共住房”為目標定位的棚戶區改造模式。
2021年,深圳堅持生態和人文兩大理念,穩妥有序開展棚戶區改造工作,累計開工6530套。深圳棚戶區改造工作始終堅持生態和人文兩大理念:踐行城市建設綠色發展理念,高度重視歷史文化及生態環境保護。
記者從市住房建設局獲悉,針對古樹保護,福田區南華村棚改項目專門編制了古樹保護技術方案,形成“一樹一策”的保護模式;科學有序推進,充分開展項目現狀前期評估,科學論證拆除重建的必要性;落實兒童友好社區、無障礙設施、公共空間優化等理念,打造高品質宜居社區;充分征求居民改造意愿,改善居住條件的同時保持鄰里關系和社會結構,滿足居民原址回遷的訴求,嚴格控制大規模搬遷。該棚改項目共涉及2727戶居民,有2650戶業主支持改造,改造意愿比例達97.18%。
加快老舊小區改造,讓居住環境更整潔、有序、安全、舒適
深圳老舊小區量大面廣,2000年底前建成的共1686個,隨著使用年限增長,房屋基礎設施和公共配套功能不健全、設施不完善等問題日益突出,已無法滿足居民生活需要。
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是解決房屋使用功能不完善、配套設施不健全等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住房問題的重要途徑。
“懸空老人”是老舊小區日常生活中的一個真實寫照,高齡老人上樓難、下樓也難,少則幾天不出門、多則幾個月不出門成為常態,甚至有老人3年未曾下樓。
為解決這一問題,深圳大力推動既有住宅加裝電梯。市政府發布了《深圳市既有住宅加裝電梯實施方案》,明確了財政補貼標準,“十四五”期間,全市預計補貼21億元切實推動老舊小區房屋加裝電梯。
深圳以“微改造”模式加速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2021年,市政府出臺《關于加快推進我市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實施意見》,完善標準、指引、金融等相關配套支持政策。
建立了“1+N”的政策體系,明確要采用“繡花”功夫和“留改拆”并舉方式開展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全面摸清底數,建立改造信息“智慧一張網”和改造需求“一張圖”,構建了一網一圖統籌推進的工作機制;推行“黨建+”的基層治理模式,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持續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市住房建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深圳正在加快推進老舊小區市政配套基礎設施改造提升,增設停車庫(場)和充電設施,開展養老、托育等公共服務設施配套建設及其智慧化改造等,不斷提升居民居住品質,為城市可持續發展和經濟增長賦能。(記者 竇延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