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昆明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發布的關于《昆明市“十四五”房地產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發展規劃》)公開征求意見稿稱,至2025年,力爭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需改造的城鎮老舊小區的改造任務,完成城中村改造項目284個。“十四五”期末,城鎮人均住房面積力爭達到49平方米。
該規劃實施年限為2021年至2025年,遠景展望至2035年。
力爭實現保障性住房
覆蓋50萬城鎮人口
《發展規劃》提出,“十四五”時期,全市房地產用地供應約6.0萬—6.7萬畝,其中住宅類房地產用地約4.8萬—5.4萬畝,非住宅類房地產用地約1.2萬—1.3萬畝,5年累計供應商品住房約8000萬平方米,基本實現城鎮住房供需平衡。
提高住房保障覆蓋率,實現應保盡保。至2025年,力爭實現保障性住房覆蓋50萬城鎮人口,實現“人均一間房,戶均一套房”的基本目標;力爭實現“6:3:1”的城鎮住房供應結構,即60%的城鎮常住人口購買商品住房,30%的城鎮常住人口租賃住房,10%的城鎮常住人口獲得保障性住房;力爭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需改造的老舊小區改造任務,共11.4萬戶;完善中小學、醫療、養老、商業、綠地等公共設施配套,打造一批“15分鐘生活圈”示范項目。擴大物業服務覆蓋范圍,提升各類住宅小區基本物業服務覆蓋率,新建住宅小區物業服務覆蓋率達到100%。“十四五”期末,城鎮人均住房面積力爭達到49平方米。
至2025年,力爭實現商品房開發應用裝配式技術的建筑面積占新建商品房建筑面積的比例達30%,新建住房綠色建筑占比達到100%,新建商品住房全裝修比例達到80%以上,新建城鎮住房成套率達到100%。
進一步完善商品房預售資金管理辦法,嚴格落實商品房委托銷售管理和新建全裝修商品房住宅質量管理。至2025年,存量房交易網簽程序完成率達到100%,住房租賃備案數量顯著增加,房價上漲幅度不超過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幅度,地價、房價、租金基本穩定。
新建住宅層高不應低于3米
《發展規劃》提出,要提高住宅和服務品質,促進人居環境品質化。其中,城市住宅項目設計規范為:
控制住宅建筑層數:縣城新建住宅以6層為主,6層及以下住宅占比應不低于75%;縣城新建住宅最高不超過18層。
控制住宅建筑層高:新建住宅建筑的層高不應低于3米,臥室、起居室的室內凈高不應低于2.5米,局部凈高不應低于2.1米,且局部凈高低于2.5米的面積不應大于室內使用面積的1/3。
提高電梯設置標準:新建住宅建筑電梯設置應符合4項規定。一、入戶層為2層及以上的住宅建筑,每單元應至少設置1臺電梯,且轎廂深度不應小于1.4米,寬度不應小于1.1米,呼叫按鈕的中心距地面高度應為0.85—1.1米。二、入戶層為4層及以上,或入戶層樓面距室外設計地面的高度超過9米的住宅建筑,每單元應至少設置1臺可容納擔架的電梯。三、入戶層為12層及以上的住宅建筑,或入戶層樓面距室外設計地面的高度超過33米的住宅建筑,每單元應至少設置2臺電梯,且其中至少應有1臺為可容納擔架的電梯,至少應有1臺為消防電梯。四、可容納擔架電梯采用寬轎廂時,轎廂長邊尺寸不應小于1.6米,轎廂短邊尺寸不應小于1.5米。采用深轎廂時,轎廂寬度不應小于1.1米,轎廂深度不應小于2.1米。可容納擔架電梯的電梯轎廂門凈寬不應小于0.9米。
推進老舊住宅建筑加裝電梯:既有住宅建筑加裝電梯不應降低結構安全性和影響正常使用功能。加裝電梯的載重量不應小于320公斤,轎廂門凈寬不應小于0.8米。
優化住宅戶型設計:臥室使用面積不應小于5平方米,住宅套型不設起居室時,臥室使用面積不應小于9平方米。廚房的使用面積不應小于3.5平方米,每套住宅應設衛生間,便器、洗浴器和洗面器集中配置的衛生間的使用面積不應小于2.5平方米。
強化室內外無障礙設計:應與住宅單元出入口、老年人和兒童活動場地無障礙聯通,并應與城市或鎮區道路的人行道聯通,形成無障礙步行系統。
重點加強城鎮老舊小區、新建居住區、城鄉接合部的居住小區商業網點布局,打造一批15分鐘便民生活圈。優化教育資源配置,推動基礎教育優質資源均衡發展,抑制學區房上漲預期。
力爭改造284個城中村項目
《發展規劃》強調,加大閑置用地處置力度。因房地產企業自身原因導致土地閑置,未動工開發滿1年的,按照土地出讓或者劃撥價款的20%征繳土地閑置費;未動工開發滿2年的,無償收回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
加強房地產監測預警機制。加強銀政企合作,制定應對個人斷供、房企資金鏈斷裂等風險的應急方案,防范商品房樓盤出現延期交樓,提前規避爛尾樓風險。
擴大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主要解決符合條件的新市民、青年人等群體的住房困難問題,以建筑面積不超過70平方米的小戶型為主,租金低于同地段同品質市場租賃住房租金。
《發展規劃》還提出,至2025年,力爭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需改造的城鎮老舊小區的改造任務(全市共計997個老舊小區,11.4萬戶,898萬平方米,4344棟)。統籌養老、醫療、便民市場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專項資金,優先用于老舊小區改造中相應設施的建設。
著力完善老舊小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配套,適度改造提升建筑物本體和小區環境,重點治理消防、管線、燃氣、給排水、垃圾、停車等六類硬件應急問題,消除老舊小區安全隱患。增加電梯、無障礙設施、垃圾分類設施、快遞物流、電動車充電樁、柜式零售等新便民設施。
鼓勵打破區域分割、權屬界線,對相鄰城中村、舊廠區、舊住宅區進行打包,有效控制土地成本。2022年前率先啟動實施1—2個重點片區,為展開城中村改造工作建立示范,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城中村改造“昆明經驗”,打造城中村改造的“昆明樣板”。至2025年,力爭完成城中村改造項目284個,全面完成三環內地區整體更新。
至“十四五”末,力爭實現全市商品住房小區物業服務覆蓋率達到100%,老舊小區、獨立樓棟等居住小區物業服務覆蓋率顯著提升。(全媒體記者王凌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