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春節假期和集中供地尚未全面開啟的影響,2月土地市場持續低迷,成交建面、金額雙雙下跌。近日,1-2月中國房地產企業新增貨值榜出爐,從前兩月拿地企業來看,超七成百強房企仍未有土地入賬,拿地房企基本是國企央企。
資金壓力仍是房企懸頂之劍,部分民企投資幾乎停滯,或將影響未來銷售,財務穩健的企業將成為接下來土地市場“主力軍”,強者恒強的局面將進一步凸顯。
整體而言,今年大部分企業將面臨償債高峰,資金面仍偏緊,謹慎投資仍是未來主旋律,以“活下去”為首要任務。
01
土地成交規模維持低位
2月份,在春節假期和集中供地“低谷期”的雙重影響下,全國300城經營性土地總成交規模繼續下降,成交建筑面積僅3408萬平方米,同、環比分別下降71%和57%,降至近一年來最低點。
從樓板價來看,受北京首輪集中土拍影響,2月份平均樓板價增至3112元/平方米,環比漲幅高達63%。
市場熱度方面,在北京、杭州的帶動下,溢價率環比略有回升,平均溢價率為4.1%,呈現一線上漲、二線下降、三四線持平的格局。在控制土地成本、推出優質地塊的情況下,開發商在一線城市拿地的積極性有所回升。由于行業現在仍整體處于低谷期,民營房企沒錢拿地已成為共識,拿地積極性還需要一段時間的修復。
圖:300城經營性用地月度成交情況
數據來源:CRIC
注:2022年2月數據截止2月24日,下同。
02
七成百強房企投資停滯
2022年伊始,土地投資仍然極度低迷。
截止至2月末,新增貨值百強門檻16.1億元,同比下降30%,新增土地貨值百強門檻3.2億元,同比減少56%;新增土地建面百強門檻14.7萬平方米,同比減少16%。
2022年1-2月,銷售百強房企中尚有七成以上房企未拿地,投資處于停滯狀態。單月銷售TOP50拿地金額在北京集中供地帶動下出現小幅反彈,環比上漲99%,但依舊處于近一年低位,同比降幅達70%。
圖:2020年1月-2022年2月銷售TOP50房企單月拿地金額走勢(單位:億元)
數據來源:企業公告、CRIC監測
目前拿地房企總體呈現兩個特征:第一,民營企業拿地意愿較低,拿地企業多以國企、央企以及地方平臺公司為主。第二,強者恒強的格局未有改變,銷售10強房企中有5家位于拿地金額前十,10強房企新增貨值占百強比例達到64%。
具體房企來看,民營房企中綠城保持了去年以來積極的投資態度,2022年前2月投資金額超過200億元,新增貨值排名高于銷售排名,而在北京、寧波等核心城市補充貨值將對未來業績形成支撐。
盡管部分房企前兩月拿地金額保持領先,但從拿地銷售比來看,僅有華潤、綠城高于0.4,其余房企均在0.2以下,由此可見整體投資意愿仍然保持低位。
圖:1-2月投資金額較高的部分房企(單位:億元)
數據來源:企業公告、CRIC監測
03
房企投資積極性持續分化
近期各地樓市降首付、降息等政策頻繁出臺,土地市場整體表現冷淡,百強房企中未拿地比例仍然超過70%。但對于房企而言,政策效果傳導到銷售、投資仍需要一定時間,目前整體投資仍極度低迷。
加之今年是大部分企業償債高峰年份,資金面仍偏緊,謹慎投資仍是未來主旋律。
從北京首輪集中供地表現來看,部分龍頭房企和國企、央企仍在持續逆勢拿地,導致部分地塊呈現出競拍激烈、達到最高限價的情況。
2022年投資仍將呈現出“強者恒強”的格局,企業拿地積極性將繼續分化,財務穩健、資金充沛的企業仍是土地市場生力軍,發展優勢將進一步擴大。
城市間的分化也日益加劇,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的市場抗壓性、穩定性均較高,在合理的政策調控下,土拍熱度回溫將領先其他城市;而部分人口流出、經濟發展較差的三四線城市土地市場或將出現無人問津的局面。
整體來看,行業正處于信心重建過程中,政策面也迎來轉機,尤其土地出讓規則上或將有所放松,疊加部分企業上半年補庫存的需求,預計核心城市的土地市場信心將會有所提振。
民營房企沒錢拿地已成為共識,多數民營房企拿地積極性還需要一段時間的修復,國企和央企“托底”的現象仍將持續,部分房企在核心城市補庫存的需求仍存在,土地規則放松之下房企投資積極性將有所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