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末我們接到老舊小區改造的通知后,第一時間向居民發放了調查問卷,大家參與率非常高,全力支持這項民生工程快速落地。”2月22日,春寒料峭,沈陽于洪區陵西街道韓村園小區門前,社區黨委書記張玉龍與三名人民設計師早早等在那里。
這次社區改造的3名人民設計師都是主動請纓上陣,經過民主測評公示集體上崗。居民向人民設計師反映情況,人民設計師向社區黨委書記總結匯報,書記與房產局項目負責人及時對接,設計專員深入小區現場調研。一個完整的服務閉環,將老舊小區改造的方方面面囊括其中。
根據沈陽市老舊小區改造三年行動工作方案,2022年于洪區計劃改造29個小區,分兩批進行改造。于洪區房產局堅持早謀劃、早實施,按照一個社區一名人民設計師、一個小區一張設計圖的方式,讓老舊小區改造的支點沉到街道社區,與居民業主聯手,廣泛聽取民意,組織好征求意見座談會和規劃設計論證會,反復推敲打磨改造方案,用最優最合理的設計施工圖紙,為老舊小區改造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沈陽·蘇家屯區:今年計劃改造20個小區 約52.2萬平方米
為改善居民居住條件,提高生活質量,提升幸福指數,共享改革發展成果,2022年,沈陽蘇家屯區計劃實施20個小區約52.2萬平方米舊樓區的樓本體和小區內配套基礎設施的改造。
這次改造提升內容主要包括樓本體和小區內配套基礎設施改造:
一是改善房屋功能,包括屋面防水、外墻保溫、外墻涂料、公共樓道墻面、安裝室內外樓道燈、修繕屋檐雨棚、更換單元門、更換樓梯間窗、清掏和維修地溝排水管線、實施建筑節能改造等;
二是改造基礎設施,包括實施小區內道路修繕、鋪裝人行道透水磚、優化對外交通通道、維修改造小區內的排水管線及整理弱電管線并埋入地下、安裝小區監控設施、修建小區路燈、劃置停車泊位、設置自行車充電樁等;
三是改善居住環境,包括拆除小區內各類違章建筑物和臨時搭建設施、封閉園區安裝人行車行門禁系統、改造公共綠地、建設小區游園、安裝健身器材、增設休閑座椅等。
通過全面改造,將實現“房屋暖、排水通、路面平、路燈亮、功能全、環境美、管理優”的目標,為居民營造“舒適、方便、安全、優美”的良好生活環境。
大連·甘井子區:EPC模式助力老舊小區換新顏
2022年,大連甘井子區創新地采取EPC模式助力老舊小區改造,將老舊小區改造工作作為城市更新提質的重要抓手,以點帶面、從線到片,逐漸實現街區民生環境由“微更新”向“大變化”跨越,從而全面提升城市“顏值”和“品質”。
今年,甘井子區老舊小區改造工程擬改造居民樓238棟,建筑面積79.47萬平方米,主要分布在甘井子、中華路、椒金山和泡崖街道的10個小區,涉及居民12155戶,總投資3.98億元。計劃3月開工,11月完工。
相比于之前傳統的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實施形式,采取EPC總承包模式不僅可以從整體上對改造方案進行靈活調整和持續優化,而且還可避免設計施工環節相互脫節,優化管理流程,節省建設周期,從承包模式上助推項目施工質量管理。
2022年,甘井子區老舊小區改造將以市住建局“五共”“完整社區”“一院一策”“城市更新”思路為引領,突出黨建引領、節能低碳、海綿城市、智慧城市等理念,將老舊小區改造打造成示范樣板工程,不斷改善小區公共服務管理水平。通過老舊小區改造實現小區功能和品質的提升,把原有的亮點凸顯出來,把缺失的功能補足,大幅提高轄區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和歸屬感。
大連·普蘭店區:10個老舊小區將改造 涉及5354戶居民
大連普蘭店老城區內人口結構以老年人為主,普遍存在建筑樓體建成年代早、基礎設施陳舊、缺少日常管護、居住環境差等情況,給居民的日常生活和交通出行帶來了很大不便。今年,普蘭店將率先對10個小區的建筑樓體和基礎設施進行維修改造,努力做到“保基礎、有提升”,讓人民群眾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本次普蘭店區老舊改造共涉及3個街道10個小區的129棟房屋,將惠及5354戶居民,樓體改造總建筑面積約49萬平方米,總投資約1.16億元。
“以民為本、因地制宜、精準施策、各方參與”。隨著普蘭店區2022年老舊小區改造項目的啟動,根據區委、區政府的要求,區住建局迅速組織人員開展工作,經過對接社區、調查民意、現場走訪,最終確定了改造方案,目前已完成可研編制、設計招標。下一步,普蘭店計劃于3月末開始站前居民區及鑫鳳商廈2個小區的項目施工。
丹東:“面子”“里子”一起改 幸福指數“蹭蹭”升
2月23日上午9點,丹東振興區賓館溝小區樓下,冬日暖陽中,有人在健身器材上鍛煉身體,有人一起嘮著家常。“這樣的場景,去年之前肯定是看不到的,變化都發生在老舊小區改造完成后。”賓館社區黨委書記張輝說。
賓館溝小區的住宅樓有著近50年樓齡,基礎設施老化嚴重且配套設施不齊全。小區內的道路是泥沙路,雨天泥濘難行,雪天斜坡路面打滑,“每年看報紙登老舊小區改造名單,我們做夢都盼著能改到我們小區。”居民李靜東說。
2021年5月,賓館溝小區居民終于盼來了施工隊伍。粉刷一新的樓外墻顏色是喜慶的紅色;樓下的泥沙路,鋪上了美觀耐用的彩磚地面;樓頂還新做了防水層。“樓墻新鋪了保溫層,我家今年冬天室內溫度提升了4℃,特暖和。”居民范麗娟激動地說。如今,小區內的斜坡路面被修成了臺階,社區還在小區附近空地圈出一片區域,安裝上了健身器材,成了居民休閑小廣場。
有著同樣感慨的,還有泰和花園小區的居民。路面重新鋪設、樓外墻粉刷一新、花園加了不銹鋼護欄……除老舊小區改造的規定動作外,已經安裝并投入使用的第一批8部外掛電梯格外顯眼。
2018年至今,丹東市已累計有300多個老舊小區進行了改造。“面子”和“里子”一起改,不僅實現了老舊小區功能和品質的提升,更促進小區公共服務管理水平不斷改善,大幅提高了居民的幸福感、獲得感和歸屬感。
錦州:今年改造老舊小區47個
今年,錦州市住建局按照“適度超前”的原則,研究、布局好“十四五”規劃涉及的各類建設項目,實施好城市基礎設施和工程項目建設,探索智慧化城市建設新路徑,在市政基礎設施、地下管網、城市管理等方面更加科學規范。
錦州市住建局今年要改造老舊小區47個,力爭打造省級典型示范小區。大力推進物業管理全覆蓋,覆蓋率要達到92%,推廣完成智慧物業小區200個;加快推進城市生活垃圾分類,至少有一個區實現垃圾分類全覆蓋,其他縣(市)區至少有1個街道基本建成分類示范片區,建設1座餐廚垃圾處理設施;鞏固創衛成果,城市建成區道路機械化清掃率達到85%。
鐵嶺·調兵山市:2022年共改造47棟樓 涉及居民1160戶
近日,記者從鐵嶺調兵山市住建局了解到,2022年調兵山市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將于3月末完成公開招標工作,4月底正式開工建設。此次改造共涉及47棟樓1160戶,總建筑面積10.09萬平方米。
此次改造提升主要包括主體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和配套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其中主體改造內容包括屋面鋪設防水、外墻粉飾涂料,樓梯間大白、扶手粉刷、安裝吸頂燈、更換單元窗及對講門等;配套改造內容包括鋪設瀝青路面,鋪透水人行步道磚,更換給水、供暖、污排管線及檢查井,新建雨水管線,增設路燈及監控,改造園區綠化,增設垃圾分類箱、宣傳欄、健身器材,購置成品物業用房,設置管理系統,增設停車位及充電樁等。
截至目前,主體工程和配套工程均于2021年11月完成項目可研編制工作,2021年12月完成項目立項批復。(李雪 孟雙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