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在《“十四五”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規劃》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社會發展司司長歐曉理表示,社區服務設施是城鄉社區服務體系的一個重要基礎,也是我國長期以來存在的一個短板。在“十四五”時期,我們要把社區服務設施建設作為一個充滿溫度的民生實事,擺在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的突出位置,納入縣城城鎮化建設的重要內容,推動各地通過加大資金投入、優化功能布局,狠抓政策落地,爭取到2025年,實現城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全覆蓋,農村社區綜合服務設施覆蓋率達到80%以上。
具體來說,在資金支持方面,今年我們把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建設納入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支持范圍,同時繼續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支持社區養老骨干網建設。引導各地按照每百戶居民不低于30平方米的標準,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建設社區服務設施。對于建成后的設施,鼓勵采取“以場地換服務”等方式,引入社區社會組織或者企業,開展標準化、連鎖化經營,形成規模優勢,提高運營效益,提供多元化服務。
在功能設置方面,老舊社區要盤活存量,一些過時的、不符合百姓需求的功能空間,該整合的整合,該調整的調整,該清理的清理,騰退一些空間,提高設施利用效率。新建小區要按照“1+N”的思路布局建設,其中,“1”就是一個社區服務綜合體,“N”可以是一個便民超市、一個便民食堂、一個社區養老中心、一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一個百姓健身房、一個就業創業空間、一個家政服務網點等,具體各地可根據實際需求靈活確定。
在政策落地方面,目前,社區配建服務設施的政策要求實際上已經非常明確。比如,新建居住區要按人均用地不少于0.1平方米的標準配建社區養老服務設施,要按室內人均建筑面積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3平方米的標準配建公共體育設施。這些配建要求,不能是口頭說說,各地要納入施工圖紙審查,驗收未達標不得交付使用。今年我們將適時對各地完成情況進行通報,通過這樣一種方式來倒逼政策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