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開年,整個房地產市場依舊艱難。
春節前,央行曾兩次全面降準,1月17日下調MLF利率和逆回購匯率,1月20日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較上一期分別下調10個和5個基點。然而這些信貸利好卻并未對春節樓市產生較強刺激作用。
隨著多地疫情爆發、南方陰雨連綿,房企的供貨熱情也跌入了谷底,據CRIC統計,春節期間30余城零供應,即便累計春節兩周,同比下降仍在2成以上。成交方面,可謂一降再降,環比下降84%,同比下降四成,僅上海、佛山等少數熱點城市出現增長,蕭條程度可見一般。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我們認為,2022年行業規模大概率高位回落,不過從各地的亮點項目來看不乏結構性的投資機會。
”
本 文 約 2687 字 閱 讀 需 要 5 min
01 多城售樓處“躺平”,30余城春節零供應
2022年春節假期已過,受疫情不確定性和樓市整體低迷行情影響,房企推盤積極性普遍不高,CRIC數據顯示,2022年1月31日-2月6日春節周期間,除了上海、南京等少數熱點城市有少量供應外,多數城市均為0供應。
不僅如此,從各地春節售樓處的調研來看,多數城市售樓處處于“躺平”狀態,僅留守1-2人值班,既無加推也無大型活動。其中北京受疫情突襲影響,今年售樓處僅54%保持正常開放,上海僅20余個售樓處開放,而深圳僅有50-60%的售樓處保持開放,與往年80%以上的售樓處開放率相比,房企整體銷售積極性并不高漲。除此之外,武漢因去年四季度成交放量有限,房企態度比較積極,大部分企業春節期間持續“營業”,是少有的沒有“躺平”的城市之一。
CRIC監測數據顯示,即使結合春節前一周,2022年1月24日-1月30日的數據來看,春節前后兩周的新增供應情況依舊不容樂觀,數據顯示,2022年1月24日-2月6日期間,40個重點城市新增供應量僅為434.4萬平方米,較2021年同期下降了23%,與2019年對比,降幅也達到了20%。
分能級來看,二線城市相對亮眼,2022年春節兩周推盤量基本與2021年持平,較2019年穩中有增,增幅達20%,主要得益于西安、蘇州、昆明、寧波等城市在節前一周迎來一波供應放量。
一線城市與三四線城市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尤其是三四線城市春節兩周供應量較2021年和2019年同期近乎“腰斬”,即便是人口輸出大市徐州等推盤表現依舊不佳,可見房企對于今年“返鄉置業”并未有過于樂觀的預期。
表:2022年春節期間40個重點監測城市商品住宅新增供應面積及其變化(單位:萬平方米)
數據來源:CRIC中國房地產決策咨詢系統
02 成交“一降再降”,“返鄉置業”不再
剛剛過去的2021年,受行業信心滑坡,市場觀望情緒濃厚,在此背景下,2022年開年以來,信貸政策利好不斷。在2021年兩次全面降準以及1月17日下調MLF利率和逆回購匯率后,1月20日,新一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1年期和5年期以上較上一期分別下調10個和5個基點,其中,將5年期LPR從4.65%下調至4.6%,為2020年4月20日以來首次下調。LPR下行將帶動企業融資、個人住房貸款利率降低。
一周之內,從1月17日超預期幅度調降MLF政策利率,到18日發布會“三個發力”等積極表態,再到20日調降LPR,央行一系列操作釋放出較為明確的貨幣寬松信號。然而似乎并未對春節樓市產生較強的刺激作用。
2021年春節樓市成交量“一降再降”,回落至低位。CRIC監測數據顯示,40個重點城市在2021年1月31日-2月6日春節周期間成交量僅為44.5萬平方米,環比下降84%,同比下降40%,與2019年同期相比降幅也達到了13%。
分能級來看,一線購房需求相對“堅挺”,成交持穩。春節周成交量同比微跌8%,主要源于去年基數較高,與2019年同期相比仍小幅微增1%。以上海為例,春節周成交量同環比齊增,較2019年增幅也達16%,市場熱度較高。一方面源于供應放量,另一方面居民購買力相對充沛,加之年初銀行放貸周期均有不同程度的縮短,刺激剛需改善自住需求的集中釋放。
二線成交表現略顯遜色,11個典型城市春節周成交僅為15.4萬,同環比降幅均在60%以上,跌幅較為顯著的當屬武漢、長沙、重慶、鄭州、長春、成都、青島、昆明等內陸和北部城市。以武漢為例,延續了去年12月的低迷行情,客戶到訪呈現出顯著的兩極分化:主城區內的剛需剛改項目春節周來訪量可達到兩位數以上;但遠城區,特別是產業聚集區的部分項目,還有主城區的改善或豪宅項目,來訪量都非常少,春節單盤成交基本在0-2套之間。再如重慶,返鄉置業成交占比趨于0,而案場到訪統計中返鄉置業客戶占比也降至10%。而昆明有來訪客戶的27個項目中,21個認購成交為0,成都如是,主城五區春節期間有效訂單不足50套。福州節前2個項目首次開盤,一個才成交3套一個成交5套。濟南節前一個項目加推72套,蓄客一周僅15組,最終開盤去化率17%,比前期40%大幅下降。
三四線同樣延續跌多漲少,分化加劇的市場特征,并未出現顯著的返鄉置業現象:東南沿海三四線城市諸如常熟、佛山、清遠等春節周成交量雖然環比回落,但仍好于2021年同期,而洛陽、曲阜、開封等整體成交轉淡,購買力迎來階段性瓶頸,事實上,這些城市2020年便處于樓市下行周期,春節成交慘淡也在預料之中。部分城市諸如常州、徐州等春節期間案場到訪量普遍偏低,有些樓盤甚至一天僅有1組客戶到訪,即便部分項目保持了高到訪量,轉化率也普遍偏低,一天成交量僅有1-3套,而CRIC監測的無錫春節期間60個在售項目中,約1/3的項目每天僅有1套成交。紹興、溫州去化率基本上20%,而且以價換量沒效果,蕪湖只有一個項目超過了10套,阜陽僅有三個項目在10套左右。云南省內只有西雙版納是好的,版納最好的項目,來訪量也是全省內最高,春節期間接近200組,但也只認購了4套。
表:2022年春節周40個重點監測城市商品住宅成交面積及其變化(單位:萬平方米)
數據來源:CRIC中國房地產決策咨詢系統
雖然行業整體下行趨勢未變,但“瑕不掩瑜”,聚焦春節期間的熱銷項目,一是主要集中在杭州、寧波等熱點城市的熱點片區,尤其是片區處于斷供或是倒掛狀態,開盤去化率普遍較高,二是剛改和改善需求持續釋放,政策層層加碼后投資客已然全面“退場”,居民購房開始復歸理性,逐步回歸為自住需求為主導,三是熱銷項目優惠讓利幅度普遍較低,更多的優惠集中在增加首付比例上。
表:2022年春節周成交套數突破50套部分熱銷項目基本情況(單位:元/平方米,平方米,萬元/套,套)
數據來源:CRIC中國房地產決策咨詢系統
綜合來看,2022年開局依舊很“難”,中央降息降準,信貸放松似乎并未在春節樓市激起太大的浪花,房企看淡后市,推盤積極性不高,各城市跌多漲少,我們認為,2022年行業規模大概率高位回落,不過對于購買力相對充裕的核心一二線城市仍是“兵家必爭之地”,供應主導成交的市場屬性使得其短期成交仍存在一定的釋放空間,同時,隨著地價節節攀升,剛改、改善仍是大勢所趨,同質化競爭壓力下,后期也將更加考驗房企差異化的產品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