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五篇大文章”是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著力點。中建投租賃貫徹落實中央政策,在綠色金融、普惠金融方面積極拓展,持續推進儲能業務發展,將主要客戶向新興產業方向轉變,業務模式向直租和經營性租賃轉變,盈利模式逐步向“利差+資產收益”轉變,強化租賃物選擇和管理,扎根產業,服務國家戰略。
破
在“雙碳”背景下,清潔能源發展如火如荼,其中以光伏、風電領域最為突出。隨著清潔能源占比的提升,其固有的出力不穩定的特性給電網的安全穩定運行帶來了一定的沖擊。為平衡電網供需,提高清潔能源利用率,儲能成為提高電力系統安全性、可靠性、靈活性、可持續性必不可少的環節。
儲能技術改變了電力工業即發即用的傳統模式,使電力系統的平衡關系變得多樣化,因此儲能也被視為未來能源結構轉變和電力生產消費方式變革的戰略性支撐。
電力儲能根據應用場景,可細分為電源側儲能、電網側儲能、用戶側儲能,其中用戶側儲能被視為最有潛力的儲能發展領域。用戶側儲能是指電力用戶在自有空間內自己購買、安裝和使用的儲能設備,用于存儲和利用電能。通過低谷時段儲存電能、高峰時段釋放電能,調峰填谷,可降低電價波動的影響。用戶側儲能也可以作為備用電源,在電網故障或停電時,提供持續穩定的電能供應。
穩增長,融資租賃賦能工商業儲能發展
用戶側儲能中的工商業儲能,主要服務于大型工業企業、各類園區。在工業企業、園區內建設儲能電站,依托工商業用電分時電價的政策,在電價低谷時充電,電價高峰時放電,一方面可幫助企業節約用電成本,另一方面可減輕電網安全運行的壓力,在一定程度上消除電網的時空不平衡,對電力運行曲線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
工商業儲能作為新興行業,多以創業型小微企業為主,但受限于儲能投資時間長、重資產的特點,加上創業型小微企業在資源、技術、人才等方面可能存在的短板,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尤為突出。
融資租賃作為集“融資+融物”為一體的新型金融工具,靈活的交易結構設計,決定了其更大的“包容性”,是推動實體產業創新升級、帶動新興產業發展、拓寬中小微企業融資渠道的積極力量。工商業儲能具備成熟的商業模式、清晰的應用場景、標準化的儲能設備、遠程技術管理手段,與融資租賃模式天然契合。融資租賃可以通過直租產品連接起用電業主方、投資運營商、設備廠商、工程施工方等各個參與主體,助力制造業解決用能成本高的問題,幫助小微創業運營商解決長期資產持有的資金問題,幫助工程施工方解決墊資問題,幫助設備廠商解決設備銷售及回款的問題,可助力設備更新升級,擴大及加快新能源領域的固定資產投資,對電網安全穩定運行意義深遠。
防風險,統籌發展和安全
當前,我國儲能產業已呈現出規模化、多元化的發展趨勢,相關產業鏈、供應鏈布局提速。從新增裝機容量來看,2019年全球儲能新增裝機容量為35.8GWh,到2023年增長至157.7GWh,2019年至2023年的復合年增長率為44.9%。預計從2023年到2030年,全球儲能新增裝機容量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復合年增長率為40.2%,到2030年預計達到1677.0GWh,市場規模達到2萬億以上。
從全球來看,中國儲能設備在技術和市場方面均有較大領先優勢,僅中國市場2030年將達到1.3萬億左右。儲能作為經濟發展的“新動能”,正日益成為我國建設新型能源體系和電力系統的關鍵技術。
融資租賃可以直租與經營性租賃產品為抓手,服務儲能行業的快速發展。但與此同時,也需履行好金融企業防風險的職責,保持警醒,高水平統籌發展和安全。融資租賃公司需強化租賃物的選擇,加強對儲能設備及現金流的管控,加強資產運營能力,完善資產處置方式及渠道,實現設備全流程閉環管理,以防范風險。
“凡益之道,與時偕行。”中建投租賃深耕儲能賽道,服務小微企業,在清潔能源領域系統布局,助力我國優化能源結構、推動綠色發展,做好“綠色金融”和“普惠金融”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