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區的成長,就是一個時代的縮影。
從傳統農業大縣,到現代工業強區,再到宜居宜業宜游的富美都市,千年銀城正在新時代新征程上穩步疾行。10月30日,廈門市同安區委三季度工作會議召開,明確定下全力以赴穩經濟、集中精力抓發展的總體基調,繼續邁出奮勇向前的鏗鏘步伐。
今年來,同安區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及黨的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認真貫徹落實省委深化拓展“三爭”行動部署以及市委“快字當頭提效率、機關帶頭轉作風”專項行動要求,以區委“經濟發展提質年”“城市管理提升年”“基層治理提效年”“干部隊伍提氣年”活動為抓手,推動各項工作提質增效。
匯聚新動能經濟發展穩中向好
同安,這座創新創業之城,以開放共贏、交融共享的身姿,迎接更加光明的經濟發展格局。
今年前三季度,同安區經濟運行呈現企穩向好態勢,7項主要經濟指標增幅較上半年提升,6項主要經濟指標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展開來看,同安區工業支撐依舊強勁,現代化產業體系培育效果愈發明顯,呈現二產持續提升、三產進一步回穩的態勢。
8月,全國首個以地區冠名的預制菜產業發展指數——東南預制菜產業發展指數(同安指數)正式發布。這成為同安區深耕先進制造業的最佳注腳,翻開了產業強鏈補鏈延鏈新的一頁。
掀起“制造”到“智造”的變革,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數量位居全市前列,新型工業化加速發展;民俗踩街、環東風情季、廈門國際啤酒節、草莓音樂節等大型活動接連落地,現代服務業擴容增效;“褒美進士芋”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獲準注冊,農業農村現代化扎實推進……放眼同安產業格局,本區優勢稟賦和發展潛力進一步放大,“4+4+1”現代化產業體系日益完善,是當之無愧的廈門“跨島發展”主區域、主戰場、主引擎。
經濟發展步伐加快,伴隨著一個個項目構成的具體足跡。今年來,力勤精密壓鑄廠房、廈門市梓陽學校等項目開工建設,軌道6號線集同段、廈門時代一期等項目加快建設,海辰鋰電二期、市教育科學研究院附屬中學等項目竣工建成,形成項目建設提速攻堅的火熱局面。
好項目、大項目紛至沓來,離不開多年如一日的招大引強工作。同安區持續推進“大招商、招大商”,大力開展“走出去”“請進來”招商活動,今年已促成25個重點招商項目落地、28個重點招商項目簽約。同時,大力發揮廈門科學城基金灣區集聚作用,引來金融活水、優化營商環境,以“基金+招商”模式助力產業高質量發展。
激發新活力錨定目標干字當頭
錨定目標,跳起摸高;堅定信心,干字當頭。
當前,同安全區上下樹立“起得更早、跑得更快、趕得更前”的意識,錨定年度目標、攻堅第四季度,穩抓明年工作謀劃部署,用好用足一攬子增量政策,進一步鞏固和擴大經濟回穩向好態勢,奮力譜寫富美新同安建設新篇章。
以工業立區的同安,堅定不移做厚工業家底。
在同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962家、規模以下樣本企業114家,均占全市三分之一。可以說,工業是同安的最大優勢,也是最大支撐。為此,該區將瞄準產業培育,重點突出“三個加力”——在縣域重點產業培育再加力、在提升戶均產值再加力、在納統企業培育再加力,堅定發展壯大新能源、預制菜產業鏈,加大高能級創新平臺、軟件信息企業、數字經濟產業等領域招引力度,力促形成新的一批工業經濟增長點。
備受創業者青睞的同安,凝心聚力做大投資盤子。
同安區立足項目串珠成鏈、產業集聚成勢的現狀,持續強化資源稟賦挖潛、產業鏈群培育、龍頭項目驅動。針對項目策劃,將緊貼民生和經濟發展實際,高質量建立滾動實施的項目儲備庫,并加大向民間資本的項目推介力度,支持民間投資參與基礎設施建設運營,真正把政策“含金量”變成發展“實物量”;針對項目建設,將加強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務,搶抓秋冬施工黃金期,抓緊抓實在建和擬開工項目投資進度。
歷史與現代交匯的同安,千方百計提振消費市場。
同安迄今已有1700多年歷史,是廈門文化的根源地和閩南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該區聚焦同安古城有機更新,結合節慶節點,提升改造一批具有同安特色飲食風味餐飲街區,打造更多特色文旅IP和網紅爆點,打響“千年銀城四海同安”文旅品牌。與此同時,將針對餐飲住宿、家政服務、養老托育、文旅體育、居住服務等方面,創造場景激發新型消費;推動寶龍、愛琴海等商圈引進亞洲首店、品牌首店、旗艦店、創新概念店等知名品牌首店,全面激發品牌消費潛力。
打造新引擎強化創新引領驅動
千年銀城通古今,兩大新城創未來。
近年來,同安區高標準打造同翔高新城(同安片區)和同安新城“兩個新城”,成為加速匯聚科創要素的絕佳載體,走出了創新驅動引領高質量發展新路。
昔日荒灘涂,今朝崛新城。走進同安新城,這個科技成果的“搖籃”,高樓林立、車水馬龍。2006年,隨著環東海域綜合整治工程正式啟動,創新創業的科學之城、宜居宜業的浪漫灣區從無到有。如今,同安新城擔起了廈門科學城核心區的時代重任,成為同安驅動生產力躍升的強大引擎。
在廈門科學城Ⅰ號孵化器,“樓上樓下,產業相連”已成為現實。“可以說,客戶就在我們對門。”廈門藍威可靠性系統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阮國輝說,他們自主研發的電子產品可靠性綜合評估軟件和飛行器氣動彈性仿真分析軟件處于國內領先水平,而在公司的同一棟樓宇內,甚至同一層,就有許多業務相契合的公司。不但如此,Ⅰ號孵化器還發揮牽線搭橋作用,該公司在去年剛入駐便取得金額超1600萬元的訂單。
廈門摩方同創精密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洪偲瑋則表示,同安具有開放和創新的基因,更有著高效的服務、優質的政策。在廈門科學城濃厚的科創氛圍下,該公司將進行超精密3D打印生物醫藥領域及其他領域精密終端器件和相關配套技術、工藝的開發,為廈門注入更多科創因子。
多種創新要素快速匯聚、有效匹配,成為廈門科學城助推企業“破殼出圈”的秘訣。目前,Ⅰ號孵化器已引進中關村大學科技園聯盟成果轉化基地,牽引帶動北大、清華等20多所“雙一流”高校科技成果來廈轉化,引進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生物技術等行業領域企業落地注冊86家,轉移、轉化省部級實驗室產出的重大關鍵技術20余項。
搶占新高地優勢產業聚鏈成群
同安,古城與新城輝映,文化與科技融合。在同安區東部,一座高新技術集聚的產業高地正在崛起。
深入同翔高新城(同安片區),一棟棟高樓大廈拔地而起,一家家優質企業落地生根。這里集聚了一批制造業“隱形冠軍”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涌現出廈門時代、海辰儲能、和儲能源等新能源企業。
廈門海辰儲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入選“2024民營企業發明專利500家”,位列第86位,彰顯了我市唯一、全省唯二的獨角獸企業在技術創新和知識產權保護領域的強勁實力。
廈門和儲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入列中央企業新型儲能創新聯合體,這家成立僅兩年多的企業,成為該國家級儲能創新聯合體中一顆閃亮的新星。
廈門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榮登“2024全球新能源企業500強”榜單,今年發布的新產品更是在連續高動能作業、脈沖放電、電池壽命、充電速度、寬溫域應用等方面實現全面飛躍。近兩年,新能安戶儲鋰電池占中國企業全球出貨量三成以上,產品遍及全球。
……
在新能安首席技術官袁慶豐看來,同安區積極構建以鋰電池為核心的新能源新材料產業集群,為新能源企業的發展鋪設了堅實的基石,有力推動了行業的建設與增長。
瞄準未來產業方向,前瞻布局新興賽道。隨著同翔高新城(同安片區)快速崛起,東南新能源集聚區加快打造,戰略性新興產業加速集聚。在這背后,是同安區長期耕耘的努力、精細布局的思考。
長期以來,同翔高新城(同安片區)布局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新賽道,圍繞動力電池、儲能領域重點發力,招引投資規模大、科技含量高、帶動能力強的大項目好項目,強化龍頭企業引領作用,加速片區強鏈補鏈延鏈,促進產業“全鏈條、矩陣式、集群化”聯動發展,持續提升片區產業能級。
同安區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后將繼續圍繞“一圈一軸雙翼”城市發展格局,有序推動“兩個新城”由建設為主向產業為主轉變,營造更加完善的創新環境、更有吸引力的人才環境,加強高能級科創平臺建設,導入更多產業項目和科創項目。此外,將以“田園城市”為核心理念推動西湖片區綜合開發,聚焦食品飲料等領域加速推動新民片區開發,進一步加快建設新興片區。(林健華黃靜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