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影视在线观看免费完整_亚洲国产成人精品青青草原_少妇被又大又粗又爽毛片久久黑人_欧美乱子伦videos

深圳熱線

醫學物理師:不可或缺的“武器專家”

2023-09-19 14:06:16 來源:科技日報

來源標題:醫學物理師:不可或缺的“武器專家”


【資料圖】

夜幕低垂,華燈初上,白日喧囂的放療大廳漆黑一片,落針可聞。

“噠噠噠……”穿著平底鞋和白大褂的馬攀和同事疾步而來,推著質控車拐進放療室。放療設備出現故障,為了不影響第二天正常使用,她倆只能通宵加班。

作為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放射治療科的一名醫學物理師,從業14年來,這樣的不眠夜,馬攀經歷過很多次。

醫學物理師是大型放療設備的“武器專家”,肩負著守護放療患者生命安全的重任。然而,與醫院里的醫師、護士、藥師、技師相比,醫學物理師的存在感似乎很低,很多患者和非醫學從業者對其甚至一無所知。

工作任務重、行業人數少、職業發展難……面對種種困境和壓力,他們依然選擇為放療患者的生命健康而堅定地走下去。

擔當不同角色橫跨多個學科

放療是治療腫瘤的重要方式之一。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約70%的腫瘤患者在治療過程中需要接受放療。

我國《放射診療管理規定》第七條對開展放療需要的人員有明確規定:醫療機構開展放療工作,放射腫瘤醫師,病理學、醫學影像學專業技術人員,醫學物理人員,放療技師和維修人員缺一不可。其中,醫學物理人員指的就是醫學物理師。

臨床上,醫學物理師參與腫瘤患者放療的全過程,并在不同環節扮演重要角色:根據患者腫瘤的位置和具體情況,詳細設計治療計劃,匹配最合適的治療劑量,確保既能達到治療效果又防止患者其他器官被“誤傷”;負責放療設備的日常維護和質量控制,保證設備正常運轉,及時排除發生輻射事故的風險;不斷更新專業知識,結合臨床積累經驗,努力研發出更安全、有效的放療設備和技術。

通俗地講,他們以放療設備為“槍”,放射線為“子彈”,腫瘤細胞為“靶子”。醫學“狙擊手”們要做的,就是將子彈射入靶心,精準殺死腫瘤細胞。同時,他們還要負責“槍”的日常維護,以及下一代“武器”的創新研究。

醫學物理師對應的專業領域是醫學物理。作為一個交叉學科領域,醫學物理專業的人才既要懂物理,又要懂醫學。近年來,隨著放療設備向大型化、智慧化、高端化發展,醫學物理師的重要性日益凸顯。畢竟,面對質子加速器、重離子加速器這種高集成的“大家伙”,非專業人士幾乎無從下手。

這也給醫學物理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馬攀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一名優秀的醫學物理師往往具備放射物理學、醫學、電子工程、計算機科學等多學科專業背景。

醫理工融合被認為是突破醫學“卡脖子”技術的關鍵,而醫學物理師已成為醫理工融合的典型代表之一。

考核標準缺位上升渠道狹窄

醫學物理師門檻很高。適量放射線可以治病救人,過量放射線則傷人致命。

然而,迄今為止,全國范圍內仍沒有針對醫學物理師的統一培訓和考核標準。“醫生有不少于3年的規范培訓要求,而我們要學多久?操作實踐過程中應達到什么標準?這些都不知道。之前還要考全國醫用設備使用人員業務能力考評合格證,但從2022年開始,這個證也停考了。”河南省鶴壁市人民醫院放療科醫學物理師田國良告訴記者,對很多基層醫院的醫學物理師來說,全靠“自學”。

除了職業資格認定難,職業上升通道遇阻是醫學物理師面臨的又一“攔路虎”。

“醫院有醫師、護士、藥師、技師的職稱系列,唯獨沒有我們的。”馬攀告訴記者,當前公立醫院從業人員的待遇與職稱高度掛鉤,而醫學物理師如果想要評職稱,大多只能與放療技師競爭。

雖然放療技師和醫學物理師的工作有不少相似之處,但作為放療執行者的技師,其工作更多集中在腫瘤患者的模擬定位和治療等,而這些對于接受原子物理、核物理等學科教育的醫學物理師來說,必須從零學起,很難與技師競爭。即便克服重重困難評上職稱,在實際工作中也會陷入“考的不用,用的不考”的尷尬境地。

“如果在背靠高校、研究機構的醫院,情況會稍微好一些。”馬攀說,“就像我們醫院,醫學物理師還可以選擇參評研究員職稱系列。但這也意味著要付出更多精力專注于研究工作,與高校、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員比起來,我們仍處于劣勢。”

最令人無奈的是,醫學物理師們還面臨著各種報考限制。

福建省腫瘤醫院的一位醫學物理師在評職稱時,從初級技師到中級技師的過程還算順利。但后來新出臺的政策提出,非醫學專業不能報考技師職稱,這位醫學物理師只能從頭再來,轉評其他職稱系列。這一報考限制成為擺在醫學物理師面前一道難以跨越的鴻溝。

臨床需求巨大人才供應不足

醫學物理師隊伍還面臨另一難題,便是人才數量不足。

中國醫學裝備協會專家組發布的《“十四五”大型醫用設備規劃編制基礎研究放射治療組地區調查研究》顯示,中國內地放療單位約1500家,從事放療專業人員約3.3萬人,其中放療醫師約1.9萬人、技術人員約9500人,而醫學物理師只有4000余人。

按照國際原子能機構建議,每200名放療患者應配備1名醫學物理師。國家癌癥中心統計數據表明,我國2022年癌癥新發病例約480萬例。國家癌癥中心發布的《放射治療質量控制基本指南》顯示,50%—70%癌癥患者需要接受放療。據此估算,我國醫院系統至少需要12000名醫學物理師,我國醫學物理師隊伍面臨巨大的人才缺口。

“最初,科里只有我一個醫學物理師,直到去年才新招了一位應屆畢業生。她現在正跟著我學習。”田國良說。

今年6月,田國良從鶴壁市來到北京,參加國家衛生健康委舉辦的為期3個月的“腫瘤精準放療專項技能培訓項目”。

田國良一走,意味著“家里”只剩下一名醫學物理師。但這位新同事當時還無法獨立完成醫學物理師的全部工作。

臨走前,田國良加班加點地給新同事開了兩三個月的“小灶”,才放心地將設備質量控制等一些流程性的簡單工作交給她。在北京的這3個月,田國良白天上課,晚上還得逐一給“家里”的患者制訂放療計劃,幾乎每天都要加班到凌晨。

人才缺口的背后,是醫學物理專業教育體系尚不健全。

武漢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副教授、醫學物理專業負責人全紅告訴記者,歐美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的醫學物理師一般為對口專業畢業的碩士甚至博士。然而直到今天,我國的專業目錄里還沒有設置以“醫學物理”為名稱的一級學科。

本科生教育方面,我國直到2011年才在“醫學技術”這一學科下開設了二級學科招收本科生。目前僅有華北理工大學、山東第一醫科大學、杭州醫學院等幾所院校開設應用物理學(醫學物理學方向)專業。每所學校一年招生計劃只有五六十人。

研究生教育方面,武漢大學起步最早。該校醫學物理專業是我國第一個以“醫學物理”命名的全日制研究生二級學科專業。從2003年至2023年,該專業畢業的碩士生和博士生達147名,其中超八成畢業生走上了醫學物理師的崗位。其他二十幾所高校雖也接收相關專業的碩博研究生,但專業名稱不統一,多采用核技術及應用、放射醫學、生物醫學工程等,且沒有統一考試科目,而是一校一制。

一方面是人才緊缺、需求巨大,另一方面高等教育體制不完善、人才培養機制不健全,我國醫學物理師供需矛盾有待解決。

亟待建立制度多方攜手破題

面對種種現實困境,老一輩醫學物理先行者為這一職業的發展奔走疾呼,希望引起社會的高度關注。

我國權威放射物理學家、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教授胡逸民和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醫學物理分會前任主委、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放射治療科副主任戴建榮等都曾在公開場合多次談及,我國尚未建立醫學物理師制度,亟須出臺全國統一的考核認證標準,建立專用的醫學物理師職稱系列,設置明確的一級學科、二級學科專業。

采訪中,破解臨床需求與人才稀缺的矛盾是各界普遍關注的焦點:基層醫院如何吸引優秀的醫學物理師,醫學物理師如何正確熟練掌握愈發高端智能的設備,學科教育如何平衡醫理工交叉的不同課程,如何鼓勵更多的醫學物理師參與到科研創新中……“解決這些問題,均非一朝之力、一夕之功,也難憑一己之力一蹴而就。”戴建榮說。

2023年,國家衛生健康委聯合多個部門發布的《健康中國行動—癌癥防治行動實施方案(2023—2030)》提出,到2030年,總體癌癥5年生存率達到46.6%。

要達到這個目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其中也少不了醫學物理師的努力。全紅認為,當下放療技術發展迅速,也能與各種治療手段相結合,對提高腫瘤治愈率大有裨益。如果把醫學物理師人才隊伍建設起來,我國的腫瘤治愈率還會有較大提升。

“我們有需求、有設備,就是缺人才。”全紅告訴記者,我國有大量需要接受放療的腫瘤患者。現在,市、縣級醫院也有很多先進的醫療儀器,但卻沒有足夠的醫學物理師能熟練使用設備,設備的功能可能只發揮了百分之三四十。如果有更多醫學物理人才充實到基層,不僅能分散頭部醫院的壓力,也可以讓患者得到更好的就醫體驗。

全紅向記者重復著:“這是與人民健康息息相關的事。”

關鍵詞: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