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梁園的建筑特色是怎樣的?
梁園總體布局以住宅、祠堂、園林三者渾然一體最具當地大型莊宅園林特色,以奇峰異石作為重要造景手段。其中的四組園林群體因各自構思取向不同而風格各異,各種“平庭”“山庭”“水庭”“石庭”“水石庭”等嶺南特有的組景手段式式具備,變化迭出。
嶺南風韻,小巧玲瓏
梁園的造園手法獨具珠江三角洲精巧別致的藝術風格和民俗風情,布局構思上匠心獨運,沿襲當地聚族而居的習俗,宅第、祠堂及園林建筑通過有機的組合,自成體系;空間組織錯落有致,聚散得宜,通過石庭、水庭、水石庭等多種組合和變化,營造嶺南特有的庭園空間,從而形成動靜結合、疏密有度的園林景觀。疏朗者空間開闊,層次分明,意境深遠;而緊湊者密而得當,以小見大而無壓抑感,有移步換景之效。
軒堂館舍、廊閣橋亭等各種園林建筑多式多樣,在體量及風格上,講究小巧精致,輕盈通透,建筑架構沿用嶺南小木作的手法,簡樸無華,而各種雕刻裝飾構件、窗欞隔扇則頗為講究,不僅多姿多彩,而且精美纖巧,充分體現了佛山民間手工藝的風格特色。加上地處四季如春的珠江三角洲,園內植了芒果、枇杷、鳳眼果、芭蕉、番石榴、菠蘿蜜等嶺南佳果,榕樹、木棉、水松、水蓊、崗松、羅漢松、紫竹、棕竹、桄榔等嶺南特有的竹木,以及玉堂春、紫藤、鷹爪花、九里香、桂花、蘭花、梅花、臘梅等奇花異卉,通過對樹形的選擇剪裁及灌叢的妙用,與建筑物及湖池巧于因借,形成一種“古木蘊秀”“湘簾盡綠”嶺南特色。
佛山梁園有什么文化價值?
梁園是研究嶺南古代文人園林地方特色、構思布局、造園組景、文化內涵等問題不可多得的典型范例,展現了古代佛山文人對遠離大都會凡囂、享受林泉之樂的追求,也體現了“廣府文化”中對花園式宅第和自然的空間環境的向往;其典型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又是反映佛山名人薈萃、文風鼎盛的重要實物例證。
嶺南園林是與江南園林、北方園林鼎足而立的中國三大園林式樣之一,它的發展也基本經歷了從皇家苑囿到私家園林的歷程。早在2200多年前,南越王朝便在當時的國都番禺(今廣州市區)興建了宮殿及皇家園林。南漢時期,南漢王劉龔利用天然谷地在興王府(今廣州) 城南鑿成西湖,即仙湖,湖中有洲稱藥洲。此后藥洲美景歷經宋元明清多位文人雅士的修葺,至清末依然為廣州勝景。除了皇家園林外,廣東地區在宋代時便出現了眾多的私家園林,如宋代惠州的李氏山園、揭陽的彭園、曲江的西園等。這些私家園林的發展都為明清時期嶺南園林的大發展提供了深厚的歷史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