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什么是熔斷?
熔斷機制,也叫自動停盤機制,就是為了防止風險設置一個上漲和下跌的峰值,當達到這個峰值的時候就會觸發熔斷,市場就會暫停交易或停止交易。比如A股曾經的熔斷價格就是5%和7%,但目前采取的是漲跌停機制。
股票熔斷對股市的作用主要是避免股票價格波動過度,給市場一定時間的冷靜期,向投資者警示風險,并為有關方面采取相關的風險控制手段和措施贏得時間和機會。
其實股票熔斷機制在國外實行很有效,但是在國內實行就失效了,主要還是國內股票市場散戶多,國外尤其是美國,股票市場有70%是機構投資者,機構投資者成熟、理性,對沖風險的手段也更多樣,由機構投資者主導的市場就很少出現暴漲暴跌的現象。
兩者的共同點都是通過設置價格的上下限來控制風險。而不同點是熔斷后的市場為停止交易,而漲跌停板只是對價格設置了極限,并沒有停止交易。
熔斷機制與漲跌停板制度有什么不同?
熔斷機制與漲跌停板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能防止股市的價格發生暴漲暴跌而影響市場的正常運行,但是它們之間存在一定的區別:
1、熔斷機制是針對指數,比如中國2016年實施的熔斷機制,以滬深300指數為對象,采用5%和7%兩檔閾值,而漲跌停板制度是針對個股,其普通股漲跌幅限制為10%,被特別處理的個股漲跌幅為5%。
2、熔斷機制發生,市場所有的股票都暫停交易,比如,2016實施的熔斷機制,當指數觸發5%,暫停交易15分鐘,即在這15分鐘內,該指數下的股票不能交易,尾盤階段(14:45 至15:00 期間)觸發5%或全天任何時間觸發7%,將暫停交易至收市,即當天都不能交易,而漲跌制度下,個股漲停,或者跌停,投資者還可以繼續交易該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