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災過后為什么容易發生瘟疫?
1.供水系統破壞,暴雨洪災之后,飲用水供應系統被破壞,導致大規模的腸道傳染病暴發流行的風險。在水災發生時,人們為了生存,可能被迫飲用非清潔水源,這些水往往被上游的人畜排泄物、動物尸體等有害物質所污染。特別是嚴重的水災,群眾較長時間受洪水圍困,就容易爆發腸道傳染病流行。
2.食物短缺,像鄭州這次千年不遇的暴雨,由于規模大,涉及人群多,難免救援不及時,這就導致很多人食物短缺,比如我們在朋友圈就看到了鄭州人說很饑餓。
如果災害持續,人們被迫在惡劣條件下貯存食品,很容易造成食品發霉變質,但為了生存又只能如此,這樣就會導致食物中毒以及食源性腸道傳染病的暴發流行。
3.居住條件破壞,洪澇災害會造成居住條件的大規模破壞,房子和車子都會被淹沒,人們一開始只能露宿,接著在簡陋的棚屋中居住相當長的時間,或者在一些體育館、圖書館等場所避難,這樣就造成人口集中和居住擁擠。露宿使人們易于受到蚊蟲等吸血節肢動物的叮咬,這樣蟲媒傳染病的發病可能會增加,如瘧疾,乙型腦炎和流行性出血熱等。
人口居住的擁擠狀態,有利于一些通過人與人之間密切接觸傳播的疾病流行,如紅眼病等。如果這種狀態持續到冬季,則呼吸道傳染病將成為重要問題,如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等。
洪災之后必有大疫是有原因的,很多地方洪災之后,飲水受到污染,很多人飲用了污染的水會出現腸道性的傳染病,而且疫情會導致食物短缺、居住場所破壞等,加重傳染病的傳染速度。
洪災后想要防疫有哪些注意事項?
1、 不食用被水淹過、腐爛的蔬菜、水果。罐頭類食品應當密封完好,并用潔凈水清洗外包裝后方可打開食用。
2、不吃隔夜或變質的食品,不吃有霉變、生蟲、污穢不潔、混有異物或味道異常的食品。
3、不食用已死亡的畜禽、水產品。冰箱內食品須煮熟后再食用。不喝生水,只喝開水或符合衛生標準的瓶裝水、桶裝水。
4、對取自井水、河水、湖水、塘水的臨時飲用水,一定要進行消毒。被洪水淹過的食品容器、工具若要再使用,必須先清洗消毒。
5、注意手部清潔,不用手、尤其是臟手揉眼睛。各人的毛巾、臉盆、手帕應當單用,如果不得不與傳染病人共用臉盆,則應讓健康人先用,病人后用,用完后用肥皂將臉盆洗凈。
6、洪水過后,須及時清掃被洪水浸泡過的房屋,清洗被浸泡過的家具。在天氣允許的條件下,可選擇將清洗過的家具物品在太陽下曬一曬。
7、積極配合相關防疫人員做好消、殺、滅的工作。新建臨時居所應設在地勢較高、干燥、向陽地帶,定期噴灑消毒殺蟲藥水。床鋪應距離地面兩尺以上,不要睡地鋪。
洪災之后一定要記住水和食物很容易被污染,因此被水淹過的東西不能吃,而且個人的用品要進行消毒處理,洪水過后的家具、房屋等等都要做好晾曬消毒,如果身邊的人患了傳染病要分開用具。
關鍵詞: 洪災過后為什么容易發生瘟疫 洪災后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