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證行權是什么意思?權證行權的相關介紹
權證行權是一種賦予投資者權利的一種投資工具,使投資者可以在未來的特定時期內用特定的價格買賣這個權證的相關股票。在規定的期間內權證持有人利用相關權利買賣相關股票的行為就可以叫做行權。
在實踐中,投資者在行使權利時應注意兩點:
第一,權利的行使是有時間限制的,也就是權利可以在規定的期間內行使,既不能在行使期之前,也不能在行使期之后。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行權操作超過時間,到期后沒有行權的權證將被注銷。這個時候權證就沒有價值了。一般來說投資者可以在權證上市公告中找到權證的行權期。
第二,在行權期間持有人有權行使買入或賣出股票的權利,但是是不是要進行行權要取決于行權的收益。
投資者花錢買權證,實際上是買了一種權利,使權證持有人在行權期內以約定的價格從發行人處買入或賣出一定數量的正股。既然是行權投資者可以在行權期間自行決定是不是要進行行權。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權證都有行權價值。那么我們如何判斷權證是否具有行權價值呢?
一般來說,當原始股的市場價格高于約定的行權價格時,行權才會有意義。也就是行權后可以以更低的價格獲得目標公司的股票,從而獲得行權收益。有些權證投資者可能會有這樣的疑問:行權時還需要考慮權證的購買成本嗎?事實上對于已經持有權證的投資者來說,購買成本是典型的沉沒成本,是否行權與收回這一成本無關。所以對于權證持有人來說,在考慮權證的行權價值以做出是否行權的決定時,不應考慮權證的購買成本。
認購權證是為了從股票上漲中獲利。當股票跌破權證的行權價格時投資者可以選擇不行使認購權,其損失為首次認購權證的成本,到期作廢,發行公司賺取權證的發行價格。相反如果當股價升至行權價以上時認購權證的權利將被行使,發行公司有義務將股票以行權價出售給權證持有人。
最后需要提醒投資者的是,目前權證市場上的所有權證都在證券結算,所以它們不能自動行權。權證持有人必須在行權日主動提出行權申報,行權獲得的股票只能在行權后的下一個交易日操作。所以實際行權收益還受到行權后標的股票價格波動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