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球化時尚與生活方式品牌SHANGXIA(上下)宣布入駐得物。同時,瑞士高級制表品牌GP芝柏表新品在得物App官方限量首發,潮流電商“態棒”也已登陸各大應用商店。品牌看好、入局者增多……潮流電商成為新寵,它的發展潛力到底有多大?
潮流電商受寵
近日,GP芝柏表潮酷卡司(Casquette2.0)新品在得物App官方同步限量首發,該款腕表全中國限量50枚。同時,專業運動品牌迪桑特(DESCENTE)在得物發售針對鐵人三項騎跑運動的裝備系列——破風騎跑系列。
潮流電商成為品牌首發新選擇。得物方面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目前已有諸多品牌選擇與得物合作。此前,運動品牌FILA(斐樂)在得物App首發了和平精英聯名系列新品,新品發售早于其他渠道10天。
為何有越來越多的首發單品選擇在這么垂直的電商平臺?
“類似得物這類潮流電商平臺,已經與年輕人共創出年輕人自有的品牌矩陣。”時尚領域專家張培英對記者表示,新品首發在潮流電商平臺,可以精準觸達當下年輕消費群體,以此打開更廣闊的商業增值空間。
據了解,如今潮流電商平臺已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銷售渠道,更成為大家交流、分享時尚心得的社區。而類似得物、識貨這樣的潮流平臺賦予了用戶更多、更自主的話語權。在這些潮流電商的內容社區,年輕人可以通過話題、直播、短視頻等方式,分享穿搭、購買心得等。
除了新品首發選擇潮流電商外,一些潮流品牌也紛紛選擇入駐潮流電商平臺,并通過多樣化的圖文內容、直播、互動分享品牌動態。SHANGXIA方面表示,基于年輕人對品質生活的追求,SHANGXIA將在得物發售品牌豐富的家居及時尚精品。
入局者越來越多
潮流電商在引來品牌關注的同時,入局者也在增多。
2021年12月,抖音高調入場,推出了獨立App——抖音盒子,定位瞄準潮流單品。態棒App也于近期登陸各大應用商店,定位為專注年輕人生活方式,從頁面提供內容來看,也具有社區屬性。
業內人士認為,潮流電商這種內容與交易結合的形式是對潮流的聚焦,確實帶來了充滿想象力的新故事。
不過,在張培英看來,潮流電商這門生意想要做好也并不容易,好的生產內容和產品很重要。“從目前潮流電商的發展來看,在引流方面主要通過建話題等多種形式帶動用戶生產內容、增強用戶黏性。所以,平臺能否做起來,優質的內容生產很關鍵。”
據了解,主打中國創造的態棒平臺上聚集了眾多設計師服裝品牌,價格較為親民。為了拉近和年輕人的距離,態棒為每一位注冊用戶隨機取了一個較為有趣的用戶名。同時,在內容運營上,態棒平臺還設置了一個名為“態度”的社區,社區內頂部橫幅圖滾動展示著平臺設置的最新潮流話題,潮流達人會分享日常穿搭。但從目前發布的內容生態來看,更多的是以發布產品為主,吸引用戶參與互動話題的熱度不高。從營銷造勢上來看,態棒在各大社交平臺上的關注度也不高。
在業內人士看來,未來態棒需要完善社區的內容生態,用優質內容驅動用戶轉化,形成良性的商業體系。
同時,平臺銷售還離不開“貨”,即好的產品。業內人士認為,做潮流電商并不是SKU(庫存量單位)夠多、品質夠好就能快速搶占市場。相較傳統電商注重功能屬性的特征,潮流電商側重點有所不同。在潮流電商平臺,消費者更看重能否買到稀缺、獨特、限量版商品,至于價格是最后考慮的要素。所以,優質、差異化的產品也是影響平臺能否長遠發展的關鍵。
消費者王先生表示,原創小眾品牌很多在設計上較為特別,如果品牌做得好,愿意嘗試更多新品牌。但也有消費者表示,一些原創做法此前并沒有聽說過,設計并無太多新意。類似的款式在其他平臺也有,白牌只要幾十元。而加上原創牌子,其價格就貴了一些。
無疑,優質的社區內容生態、好的產品都是潮流電商發展的關鍵組成部分,但良好的商業模式也不容忽視。
初代潮流電商Yoho!曾是潮品交易中第一個吃螃蟹的。從Yoho!發展來看,其也不乏社區黏性,有專屬的潮流社區、潮流頻道,銷售的商品也都走在時尚的前沿。Yoho!創始人梁超對記者表示,其會親自去日本等國家選品。
但在業內人士看來,Yoho!的B2C模式太重,不如現在一些平臺的C2B2C模式靈活。
打造差異化優勢
品牌看好、入局者增多,潮流電商的發展潛力到底有多大?目前來看,潮流消費群體在擴大,這對潮流電商來說是機會所在。
中信證券報告顯示,2021年,從市場規模來看,潮流消費市場達千億元,且仍在快速增長的通道中。
不過,還有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電商零售平臺市場份額占比前五名分別為:淘寶占比51%、京東占比20%、拼多多占比15%、抖音電商占比5%、快手電商占比4%,剩下5%的市場份額由唯品會、得物等平臺瓜分。
隨著入局者增多,競爭亦會更激烈。在張培英看來,平臺要用文化認同和品牌共識,滿足年輕消費者的需求。同時,隨著入局者的增多,也要避免同質化問題,打造出差異化優勢。
潮流電商平臺要想長久發展還需修煉內功。業內人士表示,內容、流量、轉化是電商領域的關鍵詞。要做潮流社區,本身就該找到潮流方向,重視平臺與年輕人之間的情感共振。平臺唯有深入洞察新生代年輕消費者的生活方式、情感需求、喜好變遷,才能完美契合他們多變的消費訴求。
面對強勢崛起的年輕消費群體,得物、態棒等平臺未來該如何持續迭代升級,為潮流市場注入新鮮感,又該如何更好對話新生代?一切期待市場給出答案。(本報記者陳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