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西村雙季稻核心產區連片稻田里,沉甸甸的稻穗顆粒飽滿。種糧大戶李小兵今年承包了700多畝土地種水稻,正指揮農機手操縱機器穿梭稻田之間,確保每粒糧食精準入倉。
農機手正在收割水稻 。趙李明 攝
“機械收割效率高。兩臺收割機一天就能完成上百畝收割任務,成熟的200多畝水稻兩天就收割完。”李小兵說。
為搶抓農時,李小兵今年還采取分時段、分區域的收割策略。在準備好油菜種子、肥料等物資基礎上,每完成一片區域的晚稻收割,便立即著手油菜播種。他表示,進行水稻和油菜輪播方式,每畝地預計可增加經濟收入500元。
瀧泊鎮今年晚稻種植面積2.7萬畝,預計10月下旬可全面完成收割任務。在此期間,當地政府通過政策扶持,積極推動社會化服務,實現從耕地、插秧、田間管理到收割的全鏈條機械化作業。
瀧泊鎮副鎮長于建水介紹說:“如今,機械化作業大幅提升了耕種和收割效率,農作物收獲時間提前,農戶們就能爭取到更多時間種植下一季作物。”
近年來,雙牌通過激勵措施推廣社會化服務與機械化收割,加速晚稻搶收進程,并積極推行“晚稻+油菜”輪作模式,力促“冬閑田”轉化為“致富田”。
“鎮里也積極引導和發動群眾利用水稻收割后的閑置稻田播種油菜、蘿卜等作物,不僅提高了農田使用效率和經濟效益,還促進了農業轉型升級。”于建水說。(完)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