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偶像“打榜”,小心有坑
(資料圖)
一起針對未成年人詐騙案宣判 11名被害人被騙近25萬元
當下,在“飯圈”經濟的助推下,集資為明星投票“打榜”成為熱潮,不少未成年人沉溺其中。楊某和唐某盯住未成年人社會經驗少、防范意識差、盲目追星等弱點,打著獲得與明星互動機會等福利的“幌子”,誘騙未成年被害人所謂助力明星“打榜”,進而實施詐騙,共騙取11名未成年被害人近25萬元。
今年6月,江蘇省鎮江市潤州區檢察院以涉嫌詐騙罪對犯罪嫌疑人楊某、唐某提起公訴。近日,法院經審理,以詐騙罪分別判處被告人楊某有期徒刑四年三個月,判處被告人唐某有期徒刑二年十個月,各并處罰金。
1分錢“打榜”變2萬元“轉賬”
12歲的樂樂(化名)家住鎮江市,是某少年團的資深小粉絲。她平時就喜歡追星,家里買了不少偶像的畫報、代言產品。2022年10月29日晚,樂樂在QQ空間看到一個自己關注的賬號發布了關于某少年團的動態,一下子就被精彩的內容吸引了,便主動添加了昵稱為“助力”的動態發布者為QQ好友。對方稱自己是該少年團的助理,專門負責“打榜”(指通過投票、帶話題發微博等方式提高偶像在某平臺的名次和熱度),并稱只要掃描他發過來的二維碼支付1分錢就可助力“打榜”,還有機會獲得偶像的親筆簽名照片并與偶像互動。
“只要1分錢,就能幫偶像‘打榜’,還有機會與偶像互動?”樂樂覺得太值了,便迫不及待地偷偷拿來爸爸的手機進行掃碼,并支付了1分錢。很快,“助力”就把樂樂拉進了一個小群。然而,滿懷期待的樂樂等來的不是與偶像的親密互動,而是一張系統截圖。對方稱因為樂樂是未成年人進行轉賬,他們的賬戶和樂樂爸爸的賬戶都被凍結了,她必須配合解除凍結,否則不僅爸爸手機里的錢會被扣除,公安機關還會上門找她。
既擔心偶像“打榜”受影響,又害怕父母知道會責怪,六神無主的樂樂在對方一步步威脅和誘騙下,在短短15分鐘內,分三次通過云閃付轉賬共計2萬余元。在確定樂樂的手機再也支付不出錢后,“助力”就將樂樂的QQ號拉黑。深知闖了大禍的樂樂偷偷將爸爸的手機放回原處,不敢把事情如實相告。第二天一早,樂樂爸爸發現了轉賬記錄,遂立刻報案。
3人結伙組團詐騙
當初發動態的那個QQ號是哪里的?樂樂被騙走的錢又去了哪里?經過公安機關的偵查,詐騙樂樂的犯罪嫌疑人浮出水面。
原來,“助力”的真實身份是22歲的楊某。2022年9月,楊某利用老鄉馬某(另案處理)的渠道,在QQ上找人購買所謂的“明星QQ號”,而這些QQ號的好友大部分是小學生和初中生,他們共同的特點就是喜歡追星。
楊某以昵稱“助力”的名義在QQ空間內發布虛假動態,內容是只要支付1分錢助力“打榜”,就有機會獲得與某少年團親密互動的福利。樂樂就是被楊某發布的這個虛假動態誘騙上鉤的。在樂樂掃碼支付1分錢并反復確認她是未成年人后,楊某將她拉進一個群名為“助力2”的5人小群,而群里另外4個QQ號其實都是楊某的。就是在這個小群里,樂樂遭遇了前文提到的威逼利誘,在慌亂與恐懼中掃了楊某發來的收款碼,并進行大額轉賬。
為了逃避公安機關的偵查,楊某還在網上找洗錢團伙合作,由對方提供收款碼,所得贓款各分50%。通過這樣的方式,樂樂的錢落入洗錢團伙的賬戶,對方再以虛擬貨幣泰達幣和支付寶轉賬兩種方式將錢返還給楊某。每次提現時,楊某都會在街邊尋找經營煙酒或者日雜的小商戶幫忙,給予2%的好處費。
2022年11月底,唐某得知了好友楊某的“生財之道”,主動要求加入并提供資金用于購買QQ號。
11名被害人均是未成年人
因楊某在詐騙過程中登錄過自己真實的QQ號,公安機關遂通過調取QQ號的登錄IP地址信息進行溯源、研判,鎖定了楊某所在的位置。最終,楊某、唐某在湖南省邵陽市綏寧縣某酒店內實施詐騙活動時,被公安民警抓獲。
結合楊某等人的供述并通過國家反詐大數據平臺核實,2022年9月至今年2月期間,楊某等人以上述方式共同作案11起,11名被害人均是未成年人,涉案金額共計近25萬元,其中被騙金額最多的是5.3萬元,楊某和馬某實際各分得5萬元。另外,唐某參與兩起詐騙案件,涉案金額共計3萬余元,實際分得4000元。
案件移送至鎮江市潤州區檢察院審查起訴后,檢察官對楊某等人進行釋法說理并督促其退回詐騙所得,盡可能挽回被害人損失,楊某等人均表示認罪悔罪。目前,被追回的近25萬元詐騙款已發還給本案被害人。
在辦案的同時,潤州區檢察院“冰心玉壺”未成年人檢察辦案團隊還主動聯系當地教育部門,走進轄區中小學,結合該起案件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活動,教育學生理性追星,自覺抵制不良“飯圈”文化影響,提高網上識騙防騙的意識和能力。
編輯手記
追星路上的陷阱,如何幫孩子們破除
張子璇
未成年人為“愛豆”打榜,卻遭遇“追星詐騙”。梳理本案可以發現,犯罪嫌疑人正是利用未成年人迫切與偶像互動的盲目心態、缺乏社會經驗和法律意識,布好了陷阱。
在全鏈條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背景下,將罪惡之手伸向未成年人,不能容忍!相關詐騙套路之所以屢試不爽,還往往和不理性追星有關。這提醒家校社應共同發力,為未成年人補上反詐防詐這一課,補齊反詐防詐教育的短板。同時,家長與學校通過給予孩子更多高質量的陪伴與關注,來教育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偶像觀,幫助孩子了解、學習安全的網絡使用規則,使之在網絡追星中保持冷靜與理性,避免盲從。對于瞄準未成年人的詐騙案件,司法機關要主動出擊,依法嚴懲,徹底斬斷伸向孩子的“黑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