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10周年)中歐班列創造機遇 德“一帶一路”倡議協會冀深化歐中合作
中新社柏林9月11日電 題:中歐班列創造機遇 德“一帶一路”倡議協會冀深化歐中合作
中新社記者 馬秀秀
“歐中間鐵路運輸呈現出持續增長態勢,而且仍有相當大的拓展和發展潛力。”近日在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德國“一帶一路”倡議協會(Bundesverband Deutsche Seidenstrassen Initiative e.V.,BDVSI)主席漢斯·馮·赫爾多夫(Hans v. Helldorff)如是評價“一帶一路”框架下“中歐班列”的發展。
中歐班列是運行于中國與歐洲以及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間的集裝箱等鐵路國際聯運列車。2011年3月,從中國重慶直達德國杜伊斯堡的首趟中歐班列(渝新歐)正式開通運營,到目前中國境內已鋪畫時速120公里的中歐班列運行線86條,運輸服務網絡基本覆蓋亞歐大陸全境。
2022年7月11日,中歐班列(重慶)第一萬列重箱折列抵達杜伊斯堡港接車儀式在杜伊斯堡港碼頭舉行。中新社記者 馬秀秀 攝
如今,作為中歐班列重要節點城市,德國的杜伊斯堡、漢堡等地已成為聯結中德、中歐經貿合作的重要樞紐。其中,杜伊斯堡是線路最廣、班次最多、運量和貨值最大的中歐班列重要節點城市;而德國對華貿易中,50%的進出口貨物經由漢堡港轉運。
在赫爾多夫看來,歐中間鐵路運輸仍有相當大的發展潛力,可繼續通過運輸技術標準化、降低成本、減少運輸時間等方式開拓。
2022年11月7日,首趟境內外全程時刻表中歐班列抵達德國杜伊斯堡接車儀式在杜伊斯堡舉行。圖為抵達的中歐班列。中新社記者 馬秀秀 攝
事實上,中歐班列僅是共建“一帶一路”發展的一個縮影。由點及面,德國“一帶一路”倡議協會一直呼吁在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設立新經濟公司,“這對協會的中小企業,乃至整個德國工業界而言是巨大的發展機遇。”赫爾多夫說。
據介紹,其協會成員來自德國經濟界的各行各業,旨在通過協調,將歐洲標準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最終維護德國中小企業在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利益。
赫爾多夫坦言,協會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哈薩克斯坦進行的相關合作令人欣喜,不僅德國工業界,還有一些中小企業也因此獲得很多關注和好評。目前,協會正與柏林一所大學和中國一所高校合作,籌備開設關于跨文化商務發展的新型雙元制課程;此外,以“絲綢之路沿線的人們”為主題的國際知名藝術家收藏繪畫巡回展也在計劃中。
“物流是‘一帶一路’倡議成功實施的基礎。”赫爾多夫告訴記者,協會正與德國唯一真正深水港——威廉港籌備有關活動,并將與德國外交部、經濟部,不同協會以及大學,如不萊梅的雅各布大學等密切協調,開發新項目。
回望發展,赫爾多夫坦言,對其協會而言,“一帶一路”倡議是全球深化合作和利益共享的“歷史性機遇”。可惜的是,一些西方主要國家將該倡議視為對其自身霸權主張的威脅。
他指出,德國及歐洲經濟界并不想錯過發展機遇,但歐盟在外部經濟政策方面缺乏獨立性和自主性。“我們一直呼吁制定自己的具有合作性和戰略意義的項目目錄,并與中國在平等基礎上建立伙伴關系。”
他認為,“一帶一路”框架下,在希臘比雷埃夫斯和德國杜伊斯堡取得的巨大成績,應作為成功合作案例得到彰顯。而在深化合作過程中,德中、歐中雙方進行有效溝通至關重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