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歐元區經濟在二季度實現了增長,但投行專家認為,由于歐元區重要的先行經濟指標已經加速惡化,經濟衰退已經成為現實風險。同時,通脹上行壓力并未消除,歐洲央行再加息的可能性仍高;德國經濟預計在中期內都無法為歐元區增長帶來更多貢獻。
歐盟統計局7日公布的數據顯示,歐元區二季度經季節調整后的國內生產總值環比和同比均實現增長,但增幅較此前的預測值均有下調,特別是環比增速從0.3%下修至0.1%。同期就業增長也下調了0.2個百分點。
(資料圖片)
荷蘭國際銀行集團的分析指出,二季度歐元區經濟實現小幅增長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愛爾蘭的統計變化帶來的強勁增長。雖然預計旅游業將對第三季度的增長做出積極貢獻,但8月歐元區采購經理人等商業調查顯示,包括旅游業在內的服務業正在惡化。這使得經濟衰退成為未來現實的風險。
周二公布的歐元區8月服務業PMI從上月的50.9大幅下滑至47.9,這是2021年3月以來的最低水平。受此影響,當月歐元區綜合PMI(46.7)已經創下2020年12月以來的新低。
投資者調查分析機構Sentix本周公布的數據也顯示,股市投資者對歐元區經濟信心在上個月出現好轉后,再次大幅下滑,且幅度大大超出了投行分析師此前的預期。投資者對歐元區當前形勢和經濟前景的評估都很不樂觀。
Sentix的評論稱,德國的局勢尤其不穩定。“德國仍處于衰退之中,這越來越讓人聯想起2008年金融危機后的低迷或2020年的首次封鎖時的情形。”歐元區最大的經濟體對整個歐元區的經濟產生了重大影響。
德國工業在8月深陷低迷之中。上周五公布的一項針對約400家公司的調查顯示,企業產量下降的幅度超過了2020年5月以來的任何時候。贊助這項調查的漢堡商業銀行(HCOB)首席經濟學家賽勒斯·德拉魯比亞表示,“看起來該行業正在慢慢觸底,但這個過程需要一段時間。” 夏季產量預計將收縮近 1%。企業目前仍不愿大規模裁員。
慕尼黑Ifo經濟研究所最新公布的月度公司調查顯示,雖然積壓訂單仍可以維持半年的生產,但近一半的汽車制造企業在8月抱怨缺乏新訂單。制造商對其業務狀況的評價急劇惡化:相關指標已經從7月的34.6點降至0。對未來幾個月的預期也明顯下降。
荷蘭國際銀行集團首席經濟學家卡斯滕·布熱斯基評論稱,7月工業生產連續第三個月下降,為德國經濟衰退風險上升提供了更多證據。
德國聯邦統計局周三宣布,7月制造業新訂單環比萎縮11.7%。國外需求甚至下降了12.9%。工業訂單降幅創三年多以來最大。
最新的研究顯示,德國經濟今年的收縮幅度預計將比此前預期的更大。周四披露的埃森萊布尼茨經濟研究所預測顯示,今年德國國內生產總值下降0.6%。該機構此前的預測為萎縮0.3%。此外,明年的增長預期也從2%下調至1.1%。
這家研究機構的經濟主管托斯頓·施密特表示,?德國經濟規模現在只能在六個月后(最早要到2024 年中期)才能達到新冠疫情前的水平。
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也下調了對德國增長的預測,預計今年經濟收縮0.5%。
新數據加劇了人們對德國可能再次成為“歐洲病夫”的擔憂。根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的數據,德國在2022年至2025年間平均每年增長1.2%。這在歐元區20個國家中,僅高于愛沙尼亞(0.4%)。
研究機構還預計,未來幾年,德國不包括能源在內的核心通脹率預計將保持在3%左右。經濟學家懷疑,這與工資上漲創造了新的價格上漲空間有關。
雖然最近歐洲央行的官員對于下周的利率決定都不愿給出明確的意見,但都強調了通脹依然頑固,且管理通脹是優先事項。德國央行行長納格爾周四對媒體表示,最新數據清楚地表明了通脹的頑固,歐洲央行的任務是價格穩定。只要有必要,就必須將利率維持在抑制通貨膨脹的水平。推測利率見頂后就會下跌是錯誤的。
盡管商品價格上漲正在放緩,服務業需求也出現疲軟,但工資成本壓力增加,歐元區服務業通脹目前仍處于高位。8月PMI的通脹指標小幅上升,這一事實顯然為歐洲央行再次加息打開了大門。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