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資產規模破11萬億元的“保險巨頭”中國平安交出了一份靚麗成績單:2023年上半年實現營運利潤819.57億元,年化營運ROE達18.2%;備受外界關注的壽險改革成效顯著,新業務價值同比大增45%。
未來將如何進一步推動新業務價值提升?投資新方正集團后,未來將如何進一步整合?近日,中國平安總經理兼聯席CEO謝永林接受新華財經記者專訪。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綜合金融:效能凸顯,“護城河”日趨穩固
銀保業務是近年來平安集團壽險改革、新業務價值的發力點。發力銀保藍海市場,2023年上半年,平安銀保渠道實現跨越式價值增長,銀保渠道新業務價值28.25億元,同比增長174.7%。
謝永林用三句話概括為何要做大銀保渠道:“第一,銀行有優勢;第二,銀行有動力;第三,壽險有需求。”
因為從業經歷涵蓋證券、銀行、保險等板塊,謝永林深諳各項業務的經營之道。他告訴記者,從全球的趨勢看,歐美保險公司銀保渠道的占比都是很高的,因為銀行有賬戶、客戶的天然優勢。國內銀行業息差收窄的大趨勢下,做大做強中間業務收入最核心的部分就是銀保業務。而壽險公司自身也需要構建多元化的業務渠道,實現均衡高質量發展。
中國平安總經理兼聯席CEO謝永林(受訪者供圖)
“未來中國的銀保業務肯定會蓬勃發展,監管現在也在做一些規范,這樣也會讓銀行保險市場的發展更高質量。”謝永林表示,平安集團接下來將圍繞渠道、隊伍、服務、產品四個方面,進一步推動銀保業務規模做大和新業務價值提升。
銀保業務爆發性增長的成功背后,體現的是平安集團的綜合金融優勢。
擁有完整的金融牌照和組織架構,平安集團已發展成為中國少數能為客戶同時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務的企業之一。歷時多年打造的綜合金融模式對平安集團整體業績發揮出的效能正日益凸顯,“護城河”日趨穩固。
謝永林認為,綜合金融主要看三個數字:客戶數、客均合同、客均利潤。截至2023年6月末,平安集團個人客戶數超2.29億,客均合同數較年初增長0.7%至2.99個,超9071萬的個人客戶同時持有多家子公司合同。
謝永林表示,未來將以客戶需求為驅動,推動“三大工程”全面落地,深化綜合金融戰略。一是升級客戶需求工程:繼續深化客戶需求分析,打造“省心、省時、又省錢”的綜合金融和醫療健康產品體系,在具體場景中滿足客戶的差異化需求。
二是推進金融顧問工程:利用多年積累的科技能力,統一并優化客戶觸達方式,賦能隊伍更好的服務客戶。
三是深化四通一平工程:一方面要在合規基礎上,不斷深化賬戶、數據、產品、權益等綜合金融各項基礎能力;另一方面要持續優化流程、提供極致的客戶體驗從而賦能業務增長。
方正重組:充分融入、深入賦能、加快處置
中國平安參與北大方正集團重整的進展備受矚目。謝永林向記者透露,“方正人壽正在與股東方溝通,全力解決公司償付能力問題,恢復正常經營,目前正在走流程。”
北大方正集團旗下擁有方正科技、方正控股、北大醫藥、北大資源、方正證券、中國高科等多家上市公司,由于債務問題走上重整之路。謝永林告訴記者,中國平安參與方正集團重組已進入新階段,整體的經營思路是三個關鍵詞:充分融入、深入賦能、加快處置。
醫療板塊充分融入。謝永林指出,投資方正集團的主要目的是醫療板塊,目前正在推動醫療板塊與保險主業的充分融合,且已經取得一定進展。一方面整合資源,組建專業經營團隊,全力提升醫療板塊經營,1至7月北大國際醫院營收增長20%。另一方面,推動新方正醫療資源與平安集團保險專業能力、醫療科技能力緊密結合,比如在居家養老產品服務中,壽險團隊已經結合新方正集團的醫療資源打造醫療、護理、康復類尖刀服務,相關產品、服務已經在北京地區上市試點。
金融板塊深入賦能、修復價值。謝永林表示,將發揮平安集團在金融領域專業能力、管理能力、資源能力、科技能力,賦能、改善方正證券、方正人壽的經營,實現價值修復。以方正證券為例,平安對其賦能后,2022年利潤增速市場第一、資產負債表迅速修復、融資成本大幅下降(每年下降50bp),產品銷售行業排名創歷史新高。
“其他板塊加快處置,目前整體進展順暢。”謝永林透露,方正集團的不動產板塊,平安集團向管理人爭取到提前處置的政策支持,把握住了市場窗口,處置迅速及時,且結果大幅好于預期。而信產板塊,經過梳理,該板塊包含不少優質資產,比如芯片產業、信創產業,既有戰略價值,解決“卡脖子”技術問題,也能產生較好的投資收益,接下來平安集團將積極引入產業投資人,并利用資本市場力量幫助這些公司進一步做強做大,進度均好于預期。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