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網站31日消息,近期,為了破解知識產權“評估難”這一痛點,強化對科技型企業的金融支持,營造更有利的融資環境,金融監管總局聯合國家知識產權局,指導建設銀行規范有序推進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內部評估試點工作。
業內專家指出,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工作的推進,可以有效緩解科創型中小微企業初期資金壓力,讓無形“知產”變成有形“資產”,激發企業創新活力,推動金融資源更多投向實體經濟和科技創新領域。
不依賴第三方機構 實行盡職免責
(相關資料圖)
按照試點方案安排,建設銀行將以《專利評估指引》以及國家知識產權局頒布數據為底層支撐,結合專利有效期、專利類型調節系數、附加調整系數,在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業務辦理過程中運用知識產權內部評估方法確定押品價值,不再依賴第三方機構出具評估報告,進一步提高業務全流程效率。試點擬在北京、蘇州、浙江、山東、湖北、廣東、深圳、四川等省市各級分支機構開展。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表示,根據試點方案安排,不再依賴第三方機構出具評估報告,這對銀行知識產權專業性評估及風控處置能力提出更高要求,銀行要進一步建立、完善知識產權內部評估體系,并加強內部風險評估、資產評估能力方面建設。
金融監管總局、國家知識產權局還要求建設銀行妥善選擇試點分支機構,細化工作方案,加強工作保障,有序安排進度,切實遵守相關法律、法規和監管規則,科學應用知識產權評估規則和標準,做好動態風險管理。同時,要求建設銀行“邊試點、邊優化、邊總結”,結合試點的實際效果對評估方法進行分析、驗證,主動征求主管部門意見,及時修正并持續優化評估的方法、指標、系數和參照數據。加強對智能化評估模型工具的開發應用,對經辦人員主觀因素導致的估值偏離進行有效控制。健全試點工作內部盡職免責機制,對經辦人員在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業務辦理過程中已經盡職履責的,實行免責。
周茂華進一步表示,銀行金融機構拓寬知識產權抵押融資,有助于拓寬科技創新中小企業融資渠道,增強融資能力,減輕中小微科創企業資金壓力,助力科創企業發展。
金融監管總局、國家知識產權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將密切關注試點工作中的成效和問題,及時總結經驗方法。指導銀行通過試點實現“以點帶面”的示范作用,在治理架構、戰略布局、政策支持、專業能力等方面統籌推進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工作,推動金融資源更多投向實體經濟和科技創新領域。
撬動創新“杠桿” 推動“無形”資產變現
“知識產權作為無形資產,其價值評估一直是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工作中面對的首要難題。”周茂華表示,受制于產權狀態、技術水平、政策法規等因素,知識產權難以進行全面、客觀的價值評估,進而難以“變現”。
對此,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張青松表示,要進一步完善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等配套政策,擴大銀行業金融機構知識產權質押登記線上辦理試點范圍,提升企業融資便利度。組織開展銀行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內部評估試點,指導銀行進一步優化評估模型,不斷增強專利價值的評估能力。同時,進一步拓寬知識產權處置變現渠道。
業內專家指出,科技創新是高質量發展的核心驅動力,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當前,專精特新企業、科創企業的“輕資本”“高成長”的共性受到金融機構廣泛關注,金融創新如何貼近科技創新成為亟待解決的堵點。
記者了解到,越來越多的商業銀行在授信審批時逐步從“硬”擔保轉向“軟”擔保,不再只看財務報表、抵質押物,越來越看重知識產權、發明專利、科研價值等“軟條件”。
為解決專精特新、科技型企業的融資共性難題,光大銀行深圳分行通過創新評價體系,創新推出“專精特新”打分卡,以“戰略高、懂企業、速度快、額度活、成本低”的專屬產品直擊企業融資痛點,全面系統推進“專精特新”企業客群服務。
“借助大數據和模型風控實現對專精特新客群企業資信水平的數字畫像,將企業研發實力與知識產權等技術流在金融領域實現企業信用的數據化,進而使得企業技術流變為企業融資現金流,助力企業及時獲得流動資金支持。”光大銀行深圳分行黨委委員、副行長王磊表示。
同時,光大銀行深圳分行積極參與數據要素市場建設,針對與數據服務相關的大量“專精特新”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在傳統授信業務模式基礎上,創新研究基于數據資產價值的授信融資業務新場景。
業內專家指出,隨著相關政策落地,銀行將加快了解和熟悉知識產權、數據資產等專業性較強的無形資產,逐步構建內部評估體系,加快撬動創新“杠桿”,推動金融資源更多投向科技創新領域。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