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新華財經北京8月29日電?2020年,我國能源消費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占總排放量的88%,其中電力行業碳排放約占全國總量的35%,是我國碳排放占比最大的單一行業。可以說,要實現“雙碳”目標,能源是主戰場,電力是主力軍。為此,加快建設新型電力系統,是電力領域服務“雙碳”、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
圖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李立浧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
構建新型電力系統,一個重要目標是推動風光水等零碳能源逐步取代高碳的煤電,并最終成為發電主體。在電源側,大力發展風、光、水等清潔能源是大勢所趨。截至2022年底,我國可再生能源裝機突破12億千瓦,占全國發電總裝機的47.3%。未來,隨著新型電力系統建設逐步推進,這一比重還將進一步提高。
然而,風、光、水等零碳能源“靠天吃飯”,存在間歇性、隨機性、波動性的突出弱點。當風、光、水等零碳能源發電的比重過大,甚至成為主導,電網的穩定性便會受到影響。換言之,電網能否經受住新能源發電不夠穩定帶來的壓力,是新型電力系統能否順利推進的關鍵。什么是新型電力系統?與傳統電力系統相比,它“新”在何處?透明電網怎樣支持新型電力系統建設?近年來全球范圍內極端氣候現象頻發,我國“迎峰度夏”電力保供充滿挑戰,在此形勢下,如何堅持構建雙碳目標下的新型電力系統?帶著一系列疑問,新華社記者與中國工程院院士李立浧面對面。
出品人:徐玉長、李銀
監制:曹文忠、王長山
統籌:陳小彬、伍曉陽
策劃:吉哲鵬、龐明廣
記者:陳永強
攝像剪輯:王心雨、王苗苗、王曦
陳永強工作室制作
新華社云南分社
中國經濟信息社
聯合出品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