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財經北京8月24日電 近日,國家金融信息平臺新華財經綠色金融信息服務系統正式上線,系統涵蓋綠色融資識別、碳排放計算、綠色金融統計、環境信息披露等七大功能模塊,可以有效解決金融機構在發展綠色金融業務過程中普遍遇到的綠色金融業務識別難、環境效益測算難、數字化程度低等問題,用戶可通過新華財經PC專業終端首頁左側菜單欄進入系統。
本月中旬,福建海峽銀行已就綠色金融信息服務項目與新華財經達成合作,通過金融科技和大數據手段,提高海峽銀行綠色金融相關業務的數據安全、數字化和智能化程度,為數據挖掘、統計、分析和運用提供堅實基礎。
今年上半年,我國本外幣綠色貸款余額已達27.05萬億元,同比增長38.4%,高于各項貸款增速27.8個百分點,綠色產業和傳統產業綠色轉型對融資的需求進一步增強,發展綠色金融已成為金融機構高質量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選項。
(相關資料圖)
中國工商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陳四清近日表示,提升綠色金融服務能力和水平,是助推美麗中國建設,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一環。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要緊跟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步伐,做好金融資源“綠色化”配置,構建更加多元化、全鏈條的綠色金融產品服務體系,穩扎穩打提升金融服務“碳達峰、碳中和”工作質效。
《銀行業保險業綠色金融指引》則明確要求,銀行保險機構要加強綠色金融能力建設,強化對綠色金融數據的治理,完善相關管理系統,從戰略高度推進綠色金融發展,加大對綠色、低碳、循環經濟的支持,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新華財經綠色金融信息服務系統作為國家金融信息平臺重要組成部分,可以有效解決綠色金融發展過程中普遍遇到的綠色金融業務識別難、環境風險管理難、環境信息披露難、銀企融資對接難等問題。具體功能如下:
(一)綠色資產智能識別。依據主流權威綠色金融業務標準,如人民銀行《綠色貸款專項統計制度(2019年版)》、原銀保監會《綠色融資統計制度(2020年版)》、人民銀行《綠色債券支持項目目錄(2021年版)》、國家發改委《綠色產業指導目錄(2019年版)》等,幫助用戶快速、便捷地判別綠色屬性,提升綠色金融業務管理能力。
(二)環境效益核算。依據原銀保監會《綠色信貸項目節能減排量測算指引》、國家發改委《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方法與報告指南(試行)》、北京綠色交易所《金融機構碳核算數據填報指南(2021年版)》具體核算要求,實現綠色項目環境效益測算、企業(項目)溫室氣體排放核算及金融機構碳核算(包括金融機構自身運營碳核算、非項目融資業務碳核算及項目融資業務碳核算)。
(三)綠色金融銀企撮合。幫助政府部門搭建綠色產融線上對接平臺,助力金融機構高效獲取綠色企業、綠色項目等信息,幫助企業更好地理解綠色金融創新產品,拓寬綠色融資渠道。金融機構端用戶支持金融機構入駐、金融產品發布與管理、企業融資需求對接等功能,企業端用戶支持發起融資申請、查看融資對接進度等功能。
(四)企業環境與社會風險管理。基于環境與社會風險分類評價模型,提供及時、可靠的企業環境風險監測數據與應用服務,為信貸企業的準入、盡職調查、授信定價、貸后風險管控等提供全流程的實時監控和預警。
(五)綠色金融業務監管統計。依據《綠色信貸指引》《綠色產業指導目錄》《關于促進綠色消費的指導意見》等相關要求,提供人民銀行綠色貸款專項統計報表和銀保監會綠色融資統計表的標準化填報與生成工具。
(六)金融機構環境信息披露。根據《金融機構環境信息披露指南》《TCFD Implementation Guide》《GRI可持續發展報告標準》等權威標準,圍繞金融機構環境信息披露報告編寫需求,提供模板化工具,支持相關報告的發布與推廣。
(七)綠色產品信息庫。提供綠色信貸、綠色保險、綠色基金、綠色指數、綠色債券、綠色金融政策及研報信息的查詢與數據服務。
新華財經是由國家發展改革委立項、新華社中國經濟信息社建設運營的國家金融信息平臺,是金融業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為金融機構、政府部門、企業、研究機構、高校以及其他機構提供資訊、數據、行情、研報、分析工具、交易信息等綜合服務。
新華財經綠色金融信息服務系統可針對政府部門、金融機構、企業等不同類別用戶提供不同服務,可根據不同類別用戶的使用需求開放相關功能。上述服務詳情請洽新華財經綠色金融專業服務團隊:馬先生,15011315244;曹先生,13520922669;高女士,18301318531。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