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觀測點】是由新華財經國家金融信息平臺發起,聯合各行業頭部企業/機構打造,從微觀數據見微知著,為市場提供更加具有“顆粒度”的經濟觀測和經濟畫像。本期發布的是2023年7月綠色債券的發行數據以及交易趨勢。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本期觀測點:中誠信綠金
新華財經北京8月22日電 2023年7月,償還壓力減輕導致信用債發行整體縮量,受此影響國內市場綠色債券發行量與發行規模有所回落。2023年7月國內市場共發行40只綠色債券,規模共計478.68億元,發行只數與規模較6月環比分別下降9.09%和45.44%;較去年同期發行只數同比增長5.26%,發行規模同比下降12.02%。其中2023年7月碳中和債券共發行12只,規模共計178.11億元;藍色債券發行1只,規模為1.00億元;綠色和可持續發展掛鉤雙貼標債券發行1只,規模為20.00億元。
截至7月末,2023年國內綠色債券已累計發行273只,規模達5149.60億元,較去年同期相比發行只數下降9.30%,發行規模增長10.37%。整體來看,2023年綠色債券一級市場呈“低開高走”態勢,在經歷年初假期因素和債市波動影響后勢頭有所回暖,3月份發行數量與規模均達到頂峰,進入二季度后發行熱度整體保持穩定,7月份受周期因素影響發行熱度有所下降。
綠色資產支持證券廣受追捧
2023年7月,國內市場發行的綠色債券種類包括綠色資產支持證券(15只,223.38億元)、綠色中期票據(10只,103.00億元)、綠色金融債(3只,95.00億元)、綠色公司債(10只,50.30億元)和綠色短期融資券(2只,7.00億元),其中綠色資產支持證券發行只數最多、規模最大。
從綠色債券在整體債券市場中發行規模占比來看,2023年7月綠色債券占整體債券市場發行規模的0.83%,環比下降0.56%,同比下降0.29%。其中綠色資產支持證券占比達19.73%,環比增長14.05%,同比增長16.38%;其余券種占比均較低。截至7月末,2023年綠色債券占整體債券市場發行規模的1.27%,較去年同期下降0.01%,其中綠色資產支持證券占比較去年同期增長顯著,是唯一占比超過10.00%的券種;綠色金融債和綠色定向工具占比同樣有所增長;其余券種占比均有所下降。
北京引領綠色債券發行
北京地區央企、國企集中度較高,經濟發達且對雙碳目標響應較為積極,歷來都是綠色債券發行最火熱的地區。2023年7月,北京地區共發行8只綠色債券,規模共計134.98億元,只數與規模均領先于其他省份,是唯一發行規模超百億的地區;四川省(5只,24.75億元)和江蘇省(4只,22.46億元)在發行數量上分別排名第二和第三位;山東省(3只,65.98億元)和上海市(3只,58.38億元)的威海銀行和上海農商行綠色債券發行規模較大,助力兩個地區在發行規模位居第二和第三。
截至7月末,2023年綠色債券累計發行只數排名靠前的地區分別為北京市(43只)、上海市(39只)、江蘇省(34只)和廣東省(32只),占比均超過10%,與去年同期相比,除北京市占比有所下降外,其余三省占比均有所上升;在發行規模上,北京市(1958.08億元)和上海市(1023.83億元)占比分別為38.02%和19.88%,遠超其他地區,其中上海市相較去年同期占比顯著上升,北京市占比則有所下降。
綠色債券二級市場交易熱度保持較高水平
2023年7月,國內市場共有466只綠色債券參與交投,月度現券交易規模為1435.35億元,較6月環比參與交易只數下降4.90%、規模下降21.92%;較去年同期交易只數增長34.68%、交易規模增長46.62%。其中,“23光大銀行綠債01”交易金額為7月之首,為91.40億元。
具體從不同券種來看,綠色中期票據和綠色金融債交易最為火熱,其中綠色中期票據共有195只參與交投,只數占比達41.85%,是交易數量多的券種;綠色金融債交易規模最大,為728.41億元,占比超過五成。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