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財經北京8月22日電?近期,凱賽生物發布了2023年度半年報。
(資料圖)
半年報顯示,公司因“長鏈二元酸”需求疲軟、管理費用增加等原因致營收、凈利雙雙下滑。同日,公司公告同意對募投項目“年產50萬噸生物基戊二胺及90萬噸生物基聚酰胺項目”延期一年。
此外,公司6月曾發布不超過66億元的定增募資計劃“聯手”招商局集團,后者將于2023年至2025年向凱賽生物采購不低于29萬噸的生物基聚酰胺樹脂。
截至8月18日,凱賽生物收盤價為61.34元/股,相較2022年高點已跌超50%。
上半年營收、凈利同比雙降20%以上
凱賽生物系國內合成生物材料龍頭企業,于2020年8月在上交所上市。主要產品為長鏈二元酸系列和生物基聚酰胺系列,前者上半年營收占比超9成。
據招股書介紹,生物法長鏈二元酸通常是指碳鏈上含有十個及以上碳原子的脂肪族二元羧酸,是重要精細化工中間體,主要用于高性能長鏈聚酰胺、香料、熱熔膠、潤滑油、耐寒增塑劑、粉末涂料。
分析發現,凱賽生物業績及盈利正承壓。2022年,凱賽生物的增長壓力便有所顯現,當年營收為24.41億元,同比微增3.28%;歸母凈利潤5.53億元,同比下降6.97%。
凱賽生物業績承壓之勢延續至2023年,今年上半年公司營收為10.3億元,同比下跌20.05%;歸母凈利潤2.42億元,同比下滑28.12%;扣非凈利潤2.03億元,同比下滑39.46%。
值得一提的是,凱賽生物二季度因人民幣匯率波動帶來匯兌收益,疊加費用方面改善,二季度業績環比有所提高。
核心產品需求疲軟、管理費用增加致業績滑坡
面對營收、凈利雙降,凱賽生物中報給出了“長鏈二元酸系列銷量受下游需求疲軟影響”等理由。今年上半年,長鏈二元酸系列的收入為9.39億元,同比下降13%。
分析發現,公司收入下降的同時,成本下降幅度卻有限,由此導致公司毛利率下滑。財報顯示,凱賽生物今年上半年的毛利率為29.73%,去年同期為35.07%。
此外,今年上半年管理費用約9089.7萬元,去年同期約6563億元,同比上升38.5%,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拖累了公司凈利潤。公司解釋稱:“管理費用較上年同期數同比上升?38.50%,主要系一次性費用以及股份支付費用增加導致。”
從管理費用的明細構成看,導致公司上半年管理費用增長的最大因素是職工薪酬及福利,該科目相較于去年同期增長了約1900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半年報披露的人員情況,公司研發人員為298人,上年同期數為389人,研發人員數量同比降低23.39%。
招商局集團為“生物基聚酰胺”銷售“兜底”
凱賽生物雖然目前營收、業績承壓,但今年6月公司剛剛發布一輪66億元定增計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及償還貸款。
公告顯示,凱賽生物本次定增發行對象為上海曜勤(擬設立),如發行完成后,招商局集團通過上海曜勤間接持有公司的股份預計超過5%。
凱賽生物原控股股東CIB以股票出資,招商局集團以現金出資,共同設立上海曜勤生物科技合伙企業。
同時,公司與招商局集團簽署《業務合作協議》,根據協議,2023-2025年招商局采購并使用凱賽生物的產品中生物基聚酰胺樹脂的量分別不低于1萬噸、8萬噸和20萬噸。
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生物基聚酰胺系列銷售收入6975.69萬元,占比6.77%。2022年該產品銷售收入為2.31億元,同比下降21.57%;銷售量同比減少22.59%,庫存量同比增加73.82%。
公司本次引入招商局集團入股,29萬噸采購協議對于公司未來三年的生物基聚酰胺銷售將起到明顯的“兜底”作用,有望改善公司該產品銷售持續疲軟的狀態。
截至二季度末,公司賬上貨幣資金為61.67億元,短期借款和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合計為12.13億元,營運資金較為充足。
部分募投項目延期
凱賽生物在發布半年報的同時,還發布公告同意對募投項目“年產50萬噸生物基戊二胺及90萬噸生物基聚酰胺項目”進行延期,將該項目的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日期由今年底調整至了明年底。
對于調整原因,公司稱:“受山東園區的基礎設施配套規劃變動影響,該募投項目建設進度較原計劃有所延長。”
財報顯示,2023年上半年公司新增在建工程投入8.28億元。
此前,凱賽生物公告了部分募資用途變更情況。其中包括將募投項目“4萬噸/年生物法癸二酸項目”募集資金投入金額由約17億元調整為約5億元,變更募集資金約12億元投入新項目“年產50萬噸生物基戊二胺及90萬噸生物基聚酰胺項目”。
【讀財報】是由新華財經與面包財經共同打造的一檔以上市公司財報解讀為主要內容的欄目。新華財經是新華社承建的國家金融信息平臺,內容全面覆蓋全球股市、匯市和債市等金融市場,提供權威、專業、全面的金融信息服務。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