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上午,集運指數(歐線)期貨將在上海期貨交易所(下稱“上期所”)子公司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下稱“上期能源”)掛盤交易。這是我國首個航運期貨品種,首個服務類期貨品種,首個在商品期貨交易所上市的指數類、現金交割的期貨品種。
我國是航運大國。2022年全球十大集裝箱港口中,中國占據七席,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更是連續13年位列全球第一。在近年來國際航運市場價格波動劇烈的背景下,新上市的集運指數期貨將成為我國集運產業鏈企業、外貿企業應對價格波動的有力工具。
(相關資料圖)
集運指數期貨上市也是“上海價格”品種序列的重要補充,被業內視為服務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的又一重要舉措,并將與已上市的“上海銅”“上海膠”“上海油”等一道,向全球大宗商品貿易傳遞更多的“中國信號”。
首個服務類期貨品種上線
從合約設計思路來看,上期能源集運指數(歐線)期貨采用“服務型指數、國際平臺、人民幣計價、現金交割”的基本設計思路。其標的為上海航運交易所(下稱“航交所”)發布的上海出口集裝箱結算運價指數(歐洲航線),該指數主要反映的是中國/亞洲出口到西北歐的集裝箱運輸成本,服務于國際集裝箱歐線貨物運輸。
航交所副總裁顧云鳳在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歐洲航線是全球航運規模較大的市場,以TEU(國際海運標準集裝箱)計算,全球約22%的運力是投入到亞歐航線上的,所以現貨船東、貨主對于該航線的風險管理需求較大。此外,在亞歐航線上投入的多為15000TEU以上的大型集裝箱船型,進出門檻較高,使得該航線市場較為穩定,因此適合推出期貨品種。
8月17日,上期能源確定集運指數(歐線)期貨合約EC2404、EC2406、EC2408、EC2410、EC2412的掛牌基準價為780點。
招商期貨航運研究團隊表示,該掛牌基準價與今年6、7月份標的指數點位大致相當,其設定充分參考了歷史數據。此次集運指數(歐線)期貨掛牌的首行合約是EC2404,這意味著投資者交易的價格將圍繞2024年4月份的運價水平。從當前來看,歐洲航線明年或面臨強供給、弱需求局面,因此掛牌基準價設定為780點較為合理。
填補航運風險管理工具空白
近年來,航運市場價格波動劇烈,市場風險顯著加大,國際集裝箱運輸市場參與者有強烈的定價和避險需求。在產業鏈企業看來,通過期貨市場為集運行業提供規范、透明、高效以及低成本的運價風險管理工具,是非常有必要的。
“近幾年運價波動劇烈,對于我們貨運企業來說,這給日常經營帶來了許多不穩定性,特別是在給貨主提供服務的過程中,我們常常處于被動狀態。”美設國際物流集團董事長葛善根向記者表示,“集運指數期貨上市后,為我們企業起到了保障、穩定的作用,這個金融產品也將提升整個航運市場的穩定性。”
中國船東協會日前發布消息,根據克拉克森研究最新數據,中國船東所持有的船隊規模已經達到2.492億GT(總噸),以微弱優勢超越老牌船東國希臘的2.490億GT,躍升為世界第一大船東國,象征著中國航運業已從追趕者變為領跑者。
中國船東協會常務副會長張守國表示,中國集運企業為我國保民生、穩外貿作出了突出貢獻,但運力供應與需求之間的急劇變化和運價的大幅波動,讓供應鏈上的貨主和船東等經營主體承擔了較大風險,相關企業對于推出管理運費波動風險工具的呼聲越來越高。集運指數期貨可為集運行業企業提供解決其需求的市場化供應手段,助力船東企業在穩定生產經營的基礎上,提供更為優質可靠的運輸服務。
“上海價格”品種序列加速擴容
在業內看來,上市集運指數期貨有助于促進金融和航運兩個市場的有效連接,有助于提升航運資源配置能力和航運金融服務能級,推動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協同發展。
上海海事大學教授、原校長於世成表示,這次上期能源和航交所合作推出的集運指數期貨,實現了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的相互促進,對于提升上海國際航運中心軟實力、加快高端航運服務發展也具有重要意義。
今年以來,從氧化鋁期貨、合成橡膠期貨期權,到此次的集運指數(歐線)期貨,“上海價格”品種序列不斷擴容,一方面成為國際大宗商品貿易不可或缺的價格參考,另一方面也是上海作為金融中心城市助力實體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寫照。
高盛全球銀行及市場部中國期貨經紀業務主管王鴻燕表示,上期所、上期能源近年持續增加新的國際化品種,積極明確推動對外開放。境外投資者在國際化品種的參與程度逐步提升,交易量和持倉量顯著增加。“我們觀察到有更多的境外企業和機構正在積極準備參與國際化品種,市場期待上海可以開發和開放更多的國際化品種。”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