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周期底部的需求低迷與庫存壓力,仍在侵蝕芯片設計廠商的盈利能力。
【資料圖】
8月14日晚間,韋爾股份(603501.SH)、明微電子(688699.SH)、晶晨股份(688099.SH)、瑞芯微(603893.SH)等多家芯片設計商發布半年報,四家芯片設計商上半年凈利潤均呈現同比大幅下滑,降幅中位數接近100%,二季度的業績表現十分低迷。
尤其是韋爾股份與明微電子在第二季度錄得凈利虧損。明微電子在半年報中坦言:“受周期下行影響,公司下調了產品價格,引致毛利率大幅下降。”該公司上半年毛利率同比下降30個百分點。
受多份半導體中報業績利空影響,8月15日,半導體芯片板塊全線潰敗,遭主力資金大幅拋售。中華半導體芯片指數跳空下行,盤中最低下探至6912.55點,逼近年內低點。明微電子股價收報38.82元,下跌12.01%,盤中最低下跌至37.5元,創近兩年半來新低;韋爾股份盤中一度跌停,收盤跌7.84%,報92.16元。
眼下三季度過半,市場預期的半導體周期反轉能否兌現?哪些企業率先爬出了周期底部?
營收普遍承壓,凈利潤明顯分化
今年以來,全球半導體周期筑底,產品降價與去庫存為行業主旋律,使得芯片設計上市公司的業績承壓顯著。一季度,41家A股芯片設計公司的營收與扣非凈利潤同比增速中位數分別為-22.17%、-89.55%。典型的案例如韋爾股份,其一季度扣非后歸母凈利潤下降至2196.45萬元,降幅為97.57%。
美國半導體工業協會(SIA)公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第二季度全球半導體銷售額總計1245億美元,同比下降17.3%,但較2023年第一季度增長4.7%,6月全球銷售額環比增長1.7%,已連續四個月增長。
從已披露的中報來看,國內部分芯片設計商仍然在底部掙扎,第二季度業績持續下滑,有部分公司的核心經營指標明顯回暖。
韋爾股份14日晚間發布半年報,公司半年度實現營業收入88.58億元,同比減少20%;歸母凈利潤1.53元,同比減少93.25%;扣非后歸母凈利潤虧損7896億元,同比下滑105.44%。
拆分單季度看,韋爾股份的扣非后歸母凈利潤已經持續六個季度同比下滑,今年第二季度凈虧損1.01億元,是2017年上市以來單季度首虧。
主營產品為LED顯示芯片的明微電子,上半年業績續虧,公司的扣非后歸母凈利潤虧損9115.41萬元,同比下滑234.02%,營業收入同比下滑21.46%,為3.13億元。其中,明微電子第二季度的扣非凈利潤續虧近8000萬元,一季度虧損1027.5萬元,虧損明顯加劇。
毛利率大幅下滑是導致明微電子業績續虧的主因。為應對消費電子市場需求疲軟、消化庫存,明微電子將產品平均單價下調了44.33%,主營業務綜合毛利率為7.54%,同比下降31.04個百分點。
SoC芯片設計龍頭商晶晨股份稱:“公司已走出了下行周期的低谷,重新進入上行增長通道。”報告期內,公司營業收入雖同比下滑24.36%,扣非后歸母凈利潤環比增速轉正,第二季度盈利約1.5億元,環比增幅達507%。上半年,公司的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同比增長18.5%,達5.53億元。
瑞芯微是國內頭部AIoT SoC芯片供應商,公司以AIoT發展的需求邏輯和技術邏輯為核心,提供從8nm的旗艦芯片RK3588到多款成熟制程的SoC。瑞芯微稱:“公司庫存水位的上漲幅度已得到有效控制。上半年經營性凈現金流轉正,較去年同期有所改善。”
上半年,瑞芯微實現營收8.52億元,同比下滑31.34%,扣非后歸母凈利潤為2480萬元,同比下滑90.9%。其中,公司第二季度實現業績扭虧,環比增長58.87%,單季度扣非凈利潤盈利逾4300萬元。
周期寒潮持續,反轉何時到來?
每一輪半導體周期的各個階段中,不同環節的不同玩家各自所處的行業周期階段有所不同。除了芯片設計商的營收端普遍承壓以外,國產晶圓大廠的第二季度業績表現也不盡如人意。
根據華虹半導體(013476.HK、688347.SH)近日發布的業績預告,公司第二季度的銷售收入為6.3億美元,同比上升1.7%,環比持平,毛利率為27.7%,同比下降5.9個百分點,環比下降4.4個百分點。
中芯國際(00981.HK,688981.SH)公告顯示,第二季度銷售收入15.6億美元,環比增長6.7%,同比下降18%;凈利潤4.03億美元,環比增長74.3%,同比下降21.7%;二季度產能利用率為78.3%;預計三季度收入將環比增長3%~5%。
在二季度業績說明會上,中芯國際聯席CEO趙海軍表示,從整個市場來看,手機和消費電子領域的需求不增反降,換機周期變長;個人電腦、工業、新能源汽車等細分行業供需逐步趨向平衡,行業下行已經觸底,但依然面臨包括去庫存速度低于預期、需求增長缺乏動能以及地緣政治影響在內的諸多挑戰。
伴隨半導體中報密集披露,三季度時間已經過半,市場預期本輪半導體周期下半年反轉的預期能否兌現?
某TMT行業分析師對記者表示,行業正處于下行與上行切換的階段,上行機會大于下行風險,判斷整個周期反轉時點很難。“相比以往,這輪半導體周期受到宏觀經濟影響的因素更多更復雜,比如之前三年新冠疫情帶動相關電子產品需求的暴起暴跌。”上述分析師說,“美股的費城半導體指數從2022年第二季度起步入下行周期,至今經歷了五個季度,目前處于底部區間。而各個細分賽道,甚至各家公司所處周期階段各異。因此,對待本輪周期拐點變化,適合從更微觀角度觀察,各環節的需求、供應、價格與庫存變化,更有利于發現結構性機會。”
對于設計環節下半年的訂單趨勢,該分析師表示,國內主要設計公司的產品庫存逐步下降,尤其是部分新產品在建立庫存,開始為下半年和明年的終端產品出貨做準備,三季度與AI、新能源、工控等領域相關的產品品類的出貨量有望提升。
代表A股半導體行情的中華半導體芯片指數,年內走勢大開大合。一季度因AI概念炒作,該指數大漲18.44%,二季度以來幾乎回吐全部漲幅,截至8月15日收盤,該指數收跌2.35%,報6984.17點,年漲幅僅0.25%。
今年上半年,面對第二季度業績首虧,陸股通連續加倉股韋爾股份,第二季度買入1116.8萬股,年內累計增持逾2500萬股。截至今年二季度末,陸股通持有韋爾股份1.17億元股,占流通股比重9.95%,系陸股通持有公司股份比例最高水位,或許體現了機構博弈半導體周期底部反轉的態度。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