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最后一碗“麻辣粉”如期上桌,“降息”大幕也同步拉啟。8月15日,人民銀行開展2040億元7天期逆回購和4010億元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并將二者利率分別調降10BP、15BP至1.8%及2.5%。
(資料圖)
業內人士表示,本次“降息”既是預期之外也在意料之中,是綜合考慮內外經濟形勢變化后,積極響應7月政治局會議的有為之舉,有助于提信心、穩預期、穩增長,推動市場利率整體下行;后續LPR或大概率跟隨調降,降準落地也仍然可期。
提信心、穩預期、穩增長 三個月內“降息”兩度落地
上次“降息”是在不久前的6月,彼時央行先后將7天期逆回購利率、常備借貸便利(SLF)利率、MLF操作利率以及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分別下調10個基點;疊加本次“降息”落地,三個月內已實現兩度降息。
“這主要源于當前經濟修復的內生動力還不強、有效需求仍不足,亟需通過降息等政策加快協同發力以強化逆周期調節,提信心、穩預期、穩增長。”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說。
溫彬表示,近期公布的宏觀和金融數據均弱于預期,尤其是7月社融口徑下的人民幣貸款僅增加364億元,表明實體融資需求仍然偏弱;同時企業端盈利狀況下滑,政府債務付息壓力加大,降成本、擴投資和促消費仍為重要任務。
“本次降息落地后,通過政策利率向市場利率的有效傳導,將推動市場利率整體趨于下行,有助于進一步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和消費信貸成本;同時,還有助于穩定市場預期,提振市場信心與資本市場的活力,提升市場主體生產、投資的積極性。”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特聘研究員任濤說。
不過任濤也提示,降息或也可能會使人民幣匯率面臨一定壓力,短期內不排除突破極端點位的可能,“不過當前我國經濟基本面仍相對穩健,政策工具箱足夠豐富,不會出現大起大落的情形,這一點市場要有足夠信心。”
而從操作規模來看,人民銀行15日開展了204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和4010億元MLF操作;鑒于當日有60億元逆回購及4000億元MLF到期,公開市場實現凈投放1990億元,充分滿足了金融機構需求。
溫彬表示,本月MLF小幅超量續作、逆回購大幅加量投放,主要是為對沖短期稅期高峰影響,但由于當前資金面整體延續寬松、資金利率低于政策利率中樞運行、市場杠桿率高企、銀行對MLF續作的需求降低等影響,MLF大量超額續作的必要性不強。
LPR或大概率跟隨調降 降準討論持續升溫
作為LPR報價的定價基礎,MLF“降息”之后,業內普遍預計本月LPR也將跟隨下行,且1年期、5年期以上品種或分別調降10BP、15BP。
LPR由兩部分組成,即公開市場操作利率(主要指MLF)和加點。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MLF中標利率下降,疊加年內銀行持續降低存款利率、壓降負債成本,銀行在減少加點上也具有一定空間,因此本月LPR下降概率較大。
“7月金融數據表現低迷,此種情況下適度降低各類政策工具利率,引導LPR繼續下降具有必要性、緊迫性。下一步,應更好地發揮LPR形成機制改革作用,推動市場利率繼續下行、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穩中有降,持續激發有效融資需求。”董希淼說。
回顧上月,人民銀行授權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公布,7月20日1年期LPR報3.55%,5年期以上LPR為4.2%;二者均與此前持平。
而與降息相伴,近來市場對降準的討論也逐漸升溫,且落地時點或就在本季度內。
“考慮到后續地方政府債券將會在8-9月集中發行、超大特大城市的城中村改造也將陸續推進以及當前銀行負債成本仍處于高位等多重因素,為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降低銀行端負債成本,后續降準或將很快落地。”任濤預計。
董希淼也提到,當前我國金融機構加權平均存款準備金率約為7.6%,仍有一定降準空間,建議近期實施一次全面降準。如果降準實施,將有助于進一步降低銀行資金成本,更好地支持銀行保持對實體經濟減費讓利的持續性。
而除降準降息等手段之外,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還提到,后續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也將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精準的金融支持,結構性貨幣政策額度增加或創設新工具均有可能,同時央行或將加快引導推進存量按揭利率的調整,通過多項政策綜合發力提振融資需求。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