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亞洲交易時段盤中,美元指數向上觸及103關口,創7月7日以來新高,非美貨幣均呈下跌態勢。
日內,在岸人民幣兌美元跌破7.26關口,為6月30日以來首次;離岸人民幣兌美元接近7.28關口。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下調99個基點,報7.1686。
澳元兌美元和新西蘭元兌美元跌至九個月低點。日元兌美元匯率跌至年內最低點,跌破了145的關鍵水平。菲律賓比索也大幅下跌。
建行金融市場部有關人士表示,基本面數據與預期偏差、美元走強等多重因素疊加,人民幣承壓走弱。
中金外匯表示,中國的經濟數據、化解金融風險以及相關穩經濟政策的進展可能也是近期全球金融市場風險偏好變化的重要決定因素之一。
另外,美國數據可能繼續推高美國公債收益率,構成美元上漲的動力。
長期看,隨著美國逐步退出加息進程,機構并未押注美元持續走強。高盛預計,美聯儲將在明年6月底之前開始降息,并從那時起按季度逐步下調利率。制定利率的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預計將在下個月跳過加息,并在11月的會議上得出結論:“核心通脹趨勢已經放緩,無需最后一次加息。”經濟學家預計,聯邦基金利率最終將穩定在3%-3.25%。CME的FedWatch工具顯示,市場預計美聯儲在下月會議上維持利率不變的可能性接近89%,交易商預計今年剩余時間內不會再加息。 不過,美聯儲官員堅持認為,現在做出這一判斷還為時過早。
澳新銀行(ANZ)分析師表示,通脹數據和近期勞動力市場數據都表明美聯儲將在9月會議上維持利率不變,分析師們并補充說,在9月會議前,還將有一組非農就業和CPI數據發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