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天價鋰礦”重現江湖。8月13日凌晨1點03分41秒,四川省馬爾康市加達鋰礦勘查權的爭奪戰宣告結束,歷經三天三夜的“搶礦大戰”,最高報價42.06億元,起始價僅319萬元,升值率超1317倍。
(相關資料圖)
而就在此前的8月11日上午,四川省金川縣李家溝北鋰礦勘查權競拍才剛剛結束,起始價57萬元,最高報價10.1億元,升值率超1771倍,競得者為四川能投資本控股有限責任公司。
這輪“搶礦熱潮”為何會出現?它的出現又是否意味著碳酸鋰下跌行情將結束?
多家巨頭出手搶礦
8月13日凌晨,四川省馬爾康市加達鋰礦勘查的競拍結束,最高報價為42.06億元,當前最高競價人為1213號。目前四川省公共資源交易信息網尚未披露1213號的真實身份,不過在這場競拍中,已經浮現一些上市公司的身影。
8月9日晚,天華新能公告稱,公司董事會同意子公司宜賓市天宜鋰業科創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宜鋰業”)參與四川省馬爾康市加達鋰礦勘查探礦權競拍。
據天眼查數據,7月11日,寧德時代間接全資持股的馬爾康時代礦業有限公司在馬爾康成立,注冊資本高達3億元。有市場觀點認為,該公司或許也是四川省馬爾康市加達鋰礦勘查權的競拍者之一。
而本輪“搶礦大戰”之所以熱度超前,是因為兩座鋰礦的競拍時間接近,且紛紛拍出10位數的“天價”。8月11日, 激戰兩天的四川省金川縣李家溝北鋰礦勘查權競拍落下帷幕,據四川省公共資源交易信息網披露,四川省金川縣李家溝北鋰礦勘查區塊探礦權最終由四川能投資本控股有限公司競得(以下簡稱“四川能投資本”)。
據了解,四川能投資本由四川省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四川能投”)100%持股。四川能投是四川省人民政府批準成立的大型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公司資產規模超2600億元、年營業收入近1000億元、員工2.3萬人,控股川能動力、四川能投發展、華環電子、華海清科4家上市公司。
實際上,四川能投旗下的川能動力在李家溝早已有礦產資源的布局。據川能動力公告,公司鋰礦業務主要通過控股子公司四川能投鋰業有限公司下屬的四川德鑫礦業資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四川德鑫”)開展,四川德鑫擁有位于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金川縣的李家溝鋰輝石礦采礦權,李家溝鋰輝石105萬噸/年項目目前尚處于建設中,項目建成后年產鋰精礦約18萬噸。
本次四川能投以10.1億元報價競得四川省金川縣李家溝北鋰礦勘查區塊探礦權,可以被看作是其進一步加碼李家溝鋰礦資源的動作。
“由于自然條件和資源稟賦限制,中國雖然是鋰電強國和鋰資源大國,但同時也是鋰資源進口大國。從歷史數據來看,中國鋰資源產業鏈各端企業的總供給是相對不足的,搶礦行為其實長期存在。其背后成因既有中下游企業戰略穩產、保供穩價的動機,亦有上游礦源地方經濟成長的激勵,更有鋰資源戰略安全的考量。”國際策略分析師陳佳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碳酸鋰價格呈下行態勢
不過盡管近期“四川鋰礦搶奪戰”局面火熱,但碳酸鋰價格卻呈下行態勢。據Wind數據,截至8月11日,國產電池級碳酸鋰均價為24.4萬元/噸,較6月19日31.4萬元/噸的價格跌去近四分之一。
陳佳表示,當前所謂的“搶礦熱潮”與碳酸鋰市場價格是兩個獨立現象。“碳酸鋰市場價格從歷史高位持續下行的大趨勢短期內已不可逆轉,曾經靠高昂的終端市場價格蠶食新能源汽車工業利潤來躺贏的鋰資源行業,正面臨著格局重構、優勝劣汰和環保合規的多重壓力疊加,傳統的靠山吃山思維已經跟不上新時代新要求了。”
去年11月底,碳酸鋰價格曾接近60萬元/噸,今年一度跌破20萬元/噸,如今又呈現“過山車”行情,波動起伏。
碳酸鋰價格的下跌,也影響了很多鋰礦企業上半年的業績。雅化集團預計2023年上半年凈利潤為8.5億元-10.5億元,同比下滑53.59%-62.43%。雅化集團表示,報告期內,受鋰行業供需變化,鋰鹽價格大幅下降,而鋰原料價格仍處于高位,鋰鹽產品的盈利空間被壓縮,導致公司的經營業績整體較去年同期下滑。
融捷股份預計,2023年上半年公司實現凈利潤2.7億元-3.3億元,同比下降42.72%-53.13%。融捷股份表示,報告期內,鋰鹽價格持續下跌,聯營鋰鹽企業利潤大幅下降,公司確認的投資收益大幅減少;同時公司鋰鹽業務銷售量同比大幅減少,鋰鹽業務凈利潤同比大幅下降。
碳酸鋰價格難回巔峰?
從短期因素來看,新能源汽車降價潮涌現,動力電池行業產能過剩風險增強,這些都影響了碳酸鋰價格的下滑。
從長期因素來看,陳佳表示:“隨著未來全球在新能源電池技術的‘大國博弈’持續強化,新能源產業鏈技術進步加速推進,包括氫、鈉等鋰替代性資源在新能源產業鏈中更為高效的運用,半固態/固態電池技術方向突破瓶頸加速量產,鋰資源在需求側長期供不應求的全球市場預期正在大幅松動”。
華福證券研報認為,短期看,隨著津巴布韋鋰精礦以及美洲鹽湖和鋰精礦項目產能爬坡,預計三季度和四季度鋰資源產量環比仍有提高,但同時需求處于旺季,疊加海外精礦定價較高,下半年價格仍有支撐或將高位震蕩下調;中期看,未來兩年供大于需導致價格下行,但鋰成本曲線整體上移,最新價格中樞高于歷史價格中樞,鋰價相較歷史價格仍可處于高位;長期看,需求仍然有望保持高增長,資源端勘探以及開發進展相對較慢,鋰礦仍是電動車產業鏈的最優戰略資產。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