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財經北京8月14日電 根據深交所在發行上市審核動態中披露的相關時間安排,8月17日,首次差異化監管安排將啟動。“屆時會有一批項目接受風險導向現場督導,交易所會綜合券商項目撤否率、接受違規處罰情況等多維度進行篩選和抽取,啟動差異化監管安排。”一位投行人士稱。業內人士認為,全面注冊制下“申報即擔責”,要從源頭上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包括券商在內的中介機構核查把關責任至關重要,執業質量有待進一步提升。伴隨著監管相應規則的日趨完善,中介機構需要從內部不斷完善與提升,共同營造良好市場生態。
現場督導掛鉤撤否率 8月抽選在即
(資料圖)
今年2月17日,深交所發布《關于進一步督促會員提升保薦業務執業質量的通知》(簡稱《通知》),旨在對注冊制下IPO保薦業務執業質量較低、內控風險較大的保薦機構,實施現場督導、專項自查的差異化監管安排。
據悉,首次納入計算范圍的時間區間為2023年2月17日至8月16日,共計6個月。自第二次(含)啟動起,后續每6個月實施差異化監管安排時,相關認定指標的計算范圍時間區間均為最近12個月,這也意味著差異化監管措施將保持常態化。
根據《通知》,保薦人人均保薦項目數居前20名且項目撤否率達到一定比例的,深交所將對其保薦的IPO項目抽取實施現場督導。具體來看,項目撤否率超過60%的,保薦的IPO項目將按50%以上的比例抽取實施現場督導;項目撤否率在40%-60%區間的,保薦的IPO項目將按30%以上的比例抽取實施現場督導;項目撤否率在30%-40%區間的,深交所將抽取一定數量的保薦人,對其保薦的IPO項目按5%以上的比例抽取實施現場督導。
同時,保薦人在IPO保薦、承銷業務中,因違反廉潔從業規定或者發生其他違法違規事項受到處理,存在以下情形的,其保薦的IPO項目也將被抽取實施現場督導:一是被證監會實施兩次行政處罰的,交易所將對其保薦的IPO項目按50%以上的比例抽取實施現場督導。二是被證監會實施一次行政處罰,或者一次重大行政監管措施;或者被深交所實施一次紀律處分,或者兩次書面警示,或者一次書面警示且其他措施占比在80%以上,或者其他措施占比超過100%的,深交所將抽取一定數量的保薦人,對其保薦的IPO項目按5%以上的比例抽取實施現場督導。
督導范圍方面,抽取的項目由該保薦人保薦的所有未經深交所上市審核委員會會議審議且未參與過抽取的IPO項目構成。另外,保薦項目包含計算期內的在審項目、審結項目。在審項目為截至期末進行中的、取得證監會予以注冊決定前的項目。審結項目包含證監會予以注冊的項目、撤否項目。
此外,專項自查方面,未被抽中現場督導的券商也不能掉以輕心。相關保薦人也應當結合其最近十二個月內保薦的IPO項目問題,就投行業務內控制度完整性、“三道防線”和公司治理有效性等體制機制問題,開展內部專項自查。針對自查發現的問題,保薦人應當進行整改,并對相關責任人員進行問責。保薦人應當在一個月內完成自查并提交自查報告。自查完成六個月后,保薦人應當結合在深交所保薦的IPO項目質量情況,對投行業務內控機制整改效果進行評估,形成評估報告。
“全面注冊制下并不意味著質量的放松,不是誰想發就發,更要嚴把上市公司質量關。從監管的角度來說,特別要用好現場檢查和現場督導手段,持續壓嚴、壓實中介機構責任。除了問題導向的現場督導,由于一些中介機構的執業質量不到位,也需要從其保薦項目中隨機抽取一些做風險導向的現場督導,以督促中介機構不斷提高執業質量。督導會去到保薦機構所在地,一般來說時間大約在兩周左右。”一位監管人士表示。
多家券商保薦項目撤否率居前
撤否情況是差異化監管安排的重要考量因素。今年以來整體撤否率較2022年有所下降,但仍有部分券商撤否率維持高位。
自2月17日至今,深市主板、創業板IPO項目保薦家數位居前十位的券商為中信證券、中信建投、民生證券、海通證券、國泰君安、華泰聯合、中金公司、招商證券、國金證券、國信證券。其中,中信證券以68家保薦數量居首,項目撤否率為7.35%;招商證券的撤否率最高,達25.93%,期間主動撤回7家;民生證券、海通證券、中金公司、國金證券、國泰君安的撤否率亦均在10%及以上;華泰聯合和中信建投撤否率不及10%。
國金證券撤否率約16%,期間保薦的25個項目中有2個項目終止(撤回),湖北匯富納米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成都裕鳶航空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兩個項目為審核不通過。另外,海通證券統計區間內終止(撤回)4個項目,包括浙江鵬孚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孚諾醫藥股份有限公司等,撤回率近13%。
國信證券區間撤否率也高達23.81%,參與保薦的21個項目中有5個項目撤回。其中,笛東規劃設計(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終止注冊,江西增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深圳市華舟海洋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兩個項目在7月均終止(撤回)。
此外,中銀國際證券、光大證券、中國銀河證券、德邦證券等撤否率也不低,分別為40%、33.33%、25.00%、25.00%。中銀國際證券期間保薦的5個項目中,上半年就有2個項目終止(撤回);光大證券保薦的9個項目中,上海文依電氣股份有限公司項目審核不通過,安徽水韻環保股份有限公司和重慶廣電數字傳媒股份有限公司2個項目終止(撤回)。
保薦機構責任不斷壓實
今年以來,監管層從“帶病申報”“一查就撤”以及執業質量存在嚴重缺陷等典型問題入手,重點圍繞券商投行內控制度是否健全、運行是否有效、人員及保障是否到位等開展常態化檢查。
業內人士表示,全面注冊制下,監管層對于IPO過程中的事前、事中、事后都采取更為嚴格的核查監管。無論上市成功與否,即便是撤材料,監管部門都會根據規定進行核查,申報階段被發現的問題仍會被采取處罰措施,不應存僥幸心理。
“以往現場檢查比例較小,投行和上市公司往往會抱有僥幸心理,有的會在被抽中現場檢查之后再撤單。但伴隨著一系列新規相繼出臺,IPO審查日漸趨嚴,‘帶病闖關’的項目也越來越少。如果保薦機構存在項目撤否率較高、受到違規處理較多、廉潔從業風險較高等情況,將被認定具有執業質量較低、內控風險較大情形。8月份即將到來的風險導向現場督導進展值得關注。”一位投行業人士表示。
值得注意是,零容忍從嚴監管,項目“敗走”亦難逃追責。此前7月,深交所發布了針對創業板IPO項目谷麥光電的相關監管措施,長江證券兩名簽字保薦代表人也難逃其咎,被通報批評并被出具監管函。
不僅谷麥光電,今年1月以來,深交所還對民生證券保薦的穗晶光電、中信證券保薦的嘉禾生物、中信建投保薦的生泰爾等多個IPO項目的違規主體予以處罰。3家發行人、2家保薦機構、6位保代、7位簽字注冊會計師被深交所采取書面警示、通報批評等措施。交易所近期還與保薦機構召開座談會分兩次約談撤否率偏高的保薦機構,通報保薦機構履職盡責中存在的現實問題,及時傳導監管要求,督促保薦人強化內部治理和質量控制,充分發揮“三道防線”的作用。
依法依規對審核和現場督導、現場檢查中發現的違規行為采取自律監管措施或紀律處分,推動市場主體切實歸位盡責,深交所目前已對各類違規主體采取口頭警示38次、書面警示53次,作出通報批評、公開譴責、一定期限內不受理文件的紀律處分21次。
為促進證券公司主動歸位盡責,推動提升投行業務質量,為注冊制改革提供堅實保障,2022年12月2日,中國證券業協會發布《證券公司投行業務質量評價辦法(試行)》,對投行的執業質量設置了評價指標體系,其中項目撤否情況、處罰處分及負面行為記錄等成為主要指標。
中國市場學會金融委員付立春表示,全面注冊制環境事實上對包括券商在內的中介機構提出了更高、更專業的要求。從意識、流程、內控等諸多方面都面臨著轉變與升級。但從目前情況來看,仍有一些券商機構執業理念轉變滯后,按照之前業務思維去做IPO項目,忽視了自身作為中介機構的責任。
“在監管相應規則日趨完善的同時,中介機構也需要從內部不斷完善與提升并共同營造良好市場生態。全面注冊制改革深入推進是一個過程,在法制化前提下,隨著更多市場化專業機構加入,包括券商在內的中介機構也將在競爭中不斷優勝劣汰,新陳代謝有望加快。”他進一步表示。
“全面注冊制對投資銀行作為保薦機構的履職盡責能力以及投行項目的質量把控、發行定價提出了更高要求,投行應自覺提高站位,更好地服務國家戰略和資本市場改革,打造適應全面注冊制的核心能力,發揮好資本市場看門人的作用。”中金公司黨委委員、管理委員會成員、投資銀行業務負責人王曙光表示,投行需要不斷優化保薦業務管理、質控、內核等制度規則,加大一線團隊培訓和指導力度,細化執業標準,通過政策法規講解、案例分析及培訓等形式及時傳達最新監管要求,在項目篩選、盡職調查、信息披露、持續督導等環節嚴把質量關,提升合規風控意識。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