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項債券是當前地方政府帶動擴大有效投資的重要手段。今年上半年,各地發行用于項目建設的專項債券21721億元,累計支持惠民生、補短板、強弱項項目近2萬個。
三季度,專項債券發行使用節奏如何?近日,在中央財經大學中財-安融地方財政投融資研究所、中國財政發展協同創新中心和安融信用評級有限公司聯合舉辦的“2023年第二季度財政投融資形勢研討會”上,與會專家表示,專項債券對帶動擴大有效投資、保持經濟平穩運行發揮了重要作用。近年來新增專項債券的投向從交通轉向市政建設和產業園區等領域,預計三季度新增政府債券會加快發行,但仍需防范增量債務風險緩釋存量債務風險。
(資料圖片)
短期擴內需要發揮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作用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投資研究所研究員吳亞平表示,與2022年同期相比,今年的宏觀經濟形勢總體上穩中向好。按照上半年的形勢,全年5%的GDP增速目標是可以實現的。
“短期擴大內需要發揮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作用。”吳亞平認為,下半年應該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努力穩定房地產投資,政府投資要更好地發揮引導撬動作用,充分發揮城投公司做實資產和做實現金流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盤活存量資產、提高存量資產的運營效率,防范地方政府債務風險。
中央財經大學教授白彥鋒表示,不管是減稅降費還是其他政策措施,應該高度重視我國的制度優勢、體制優勢以及規模優勢,進一步調動地方政府和民營經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在政府債務方面,白彥鋒認為,應該優化中央政府債務結構。“由于中央政府債務管理能力較強,其提供的公共物品、公用投資更具有全國性,可突破地方局限性的一些優勢。因此下一步債務融資方面,建議平衡地方債和中央政府債券。”
防范增量債務風險緩釋存量債務風險
根據財政部數據,今年上半年發行的專項債券中,用于市政建設和產業園區基礎設施7275億元、交通基礎設施4211億元、社會事業3588億元、保障性安居工程3267億元,對帶動擴大有效投資、保持經濟平穩運行發揮了重要作用。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教授吉富星表示,近年來,新增專項債券的投向從交通領域轉向了市政園區基礎設施,交通退居第二或第三位,市政和產業園區基礎設施占比已居第一位。地方政府產業招商、開發、配套投入比較大,以此拉動產業發展。
“積極的財政政策發力點主要是通過專項債來展開。”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財政研究室主任何代欣表示,通過政府投資,目前近2萬個專項債項目集中在交通基礎設施、社會事業、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方面。
何代欣認為,上述這些專項債支持的領域確實是現在投資的有效領域,這些債務資金目前是在發行、投資環節,后續還有資金的運轉、現金流的維持等環節,所以債務風險防范也是非常重要的。
專項債券用于有收益的公益性項目建設,要求項目收益與融資自求平衡。財政部預算司副司長李大偉在財政部新聞發布會上強調,專項債券必須用于有收益的公益性項目建設,要求項目主管部門和項目單位詳細分析項目融資收益平衡情況,各級財政部門也將融資收益平衡作為審核把關重點,不具備條件的不得納入專項債券項目庫,也不得申請專項債券資金,切實防范專項債券償債風險。
展望未來,吉富星認為,三季度新增政府專項債券會加快發行,從發行計劃看至少能發行剩余額度的80%,四季度可能還會留一部分再發行。
“現在多數債券發行是一次還本付息,導致債券風險延后,集中還本時會有一定風險。”吉富星表示,專項債項目收益基本上是從運營期之后逐步實現,一次還本有一定風險,未來可能會構建償債備付金制度。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