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財經北京8月4日電 四大證券報內容精華摘要如下:
【資料圖】
中國證券報
??央行:引導金融資源更多流向民營經濟
8月3日,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行長潘功勝主持召開金融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座談會,聽取有關意見建議,推動銀企供需對接,研究加強金融支持民營企業工作舉措。潘功勝表示,引導金融資源更多流向民營經濟,制定出臺金融支持民營企業的指導性文件;推進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持工具擴容增量,強化金融市場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此外,他表示,精準實施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滿足民營房地產企業合理融資需求。
??半年報陸續出爐 基金“小碎步”調倉足跡顯露
隨著貴州茅臺、寧德時代等公募基金重倉股半年報的出爐,一些知名基金經理增減持的情況也浮出水面。中歐基金基金經理葛蘭增持藥明康德、恩華藥業等醫藥股,諾安基金基金經理蔡嵩松減持芯原股份,國海富蘭克林基金基金經理趙曉東減持樂鑫科技。機構人士認為,當前,市場估值位于歷史較低水平,A股市場有階段性、系統性修復的可能性,建議關注金融地產、信創、機械設備等方向。
??機構表示:A股走出獨立行情 反彈趨勢有望延續
在全球市場大幅下跌的背景下,8月3日,A股市場低開,隨后在大金融、地產、醫藥板塊的帶動下走高,走出獨立行情。明澤投資基金經理張鵬宇認為,政策多方面提振市場信心,疊加當前A股估值已在底部區域、外部環境不確定因素減少,預計行情上漲具有持續性。中金公司研究部策略分析師、董事總經理李求索認為,結合當前市場環境及政策預期,增長遭遇階段性挑戰背景下,政策仍在發力過程中,指數明顯上漲后,不排除行情短期有反復,但利好因素驅動下,反彈趨勢有望延續。
上海證券報
??股票類業務最低結算備付金繳納比例擬降至約13%
中國結算8月3日發布消息稱,擬自2023年10月起進一步降低股票類業務最低結算備付金繳納比例,將該比例由現行的16%調降至平均接近13%,并正式實施股票類業務最低結算備付金繳納比例差異化安排。業內人士表示,中國結算調降最低結算備付金繳納比例,預計可向市場釋放300億元至400億元資金規模,在確保結算系統安全的基礎上,將進一步強化結算風險管理的精細化水平,提升市場資金使用效率,助力提振市場信心。
??特斯拉力邀 多家A股公司擬在墨西哥設廠
“墨西哥”已經成為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公司調研和公告中出現的高頻熱詞。在新能源汽車零部件企業云集的浙江寧波,有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拓普集團、旭升集團、均勝電子、寧波華翔等寧波“特鏈”(特斯拉供應鏈)上市公司已紛紛啟動和加速前往墨西哥建廠的進程。
??化妝品市場加速回暖 美妝上市公司業績亮麗
2022年化妝品行業整體承壓,如今隨著經濟逐步復蘇,行業消費重回增長勢頭。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化妝品類商品零售額為2071億元,同比增長8.6%,增速較一季度進一步加快。行業加速回暖之下,多家化妝品上市公司業績亮眼。8月3日晚,愛美客發布上半年業績預告,預計上半年實現凈利潤9.35億元至9.95億元,凈利潤同比增長60%至70%。珀萊雅8月2日公布了上半年主要經營數據,經初步核算,公司上半年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9億元左右,同比增長65%左右。
證券時報
??深交所發布4條指數 豐富重點領域特色投資標的
8月3日,深交所全資子公司深圳證券信息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將于8月8日發布深證先進制造指數、創業板先進制造指數、深證綠色低碳指數、創業板綠色低碳指數等4條指數。這是深交所圍繞深市優勢產業,持續完善三大重點領域指數布局的有力舉措,有利于多維度刻畫重點領域上市公司運行特征,進一步豐富深市“優創新、高成長”企業投資標的。
??私募發行創年內新低 “冰點”時刻入場勝率大增
在市場持續震蕩、產品賺錢效應不佳的背景下,7月私募新產品發行再度遇冷。有渠道人士告訴記者,由于部分私募業績慘淡,投資者趨于謹慎,今年銀行和券商渠道的代銷情緒相當低迷,尤其是主觀多頭類私募的發行降溫顯著。相比而言,頭部量化更易獲資金青睞,單月備案數量位居前十名的幾乎都是量化私募。雖然產品發行遇冷,但私募卻紛紛看好后市,堅定當下是市場底部的判斷。
??國際投行多空交戰 國內券商堅定看好A股
近日,摩根士丹利策略師在一份報告中稱,“下調中國股票評級,建議投資者獲利了結”,引發市場關注。有接近“大摩”的人士認為,該賣方報告是以摩根士丹利分析師名義發布,不能代表公司觀點。不同于摩根士丹利策略師的觀點,高盛則表示,相對于市場低迷的預期,政治局會議中的政策可以被視為一種上行驚喜,預計MSCI中國和滬深300指數未來12個月價格回報分別為9%、15%。國內券商分析師也認為,當前A股處于較低位置,仍是具備較高投資性價比的資產。8月有望開啟今年第三個關鍵做多窗口,預計行情不會以脈沖式的上漲一蹴而就。
證券日報
??已有24家公司“A拆A”計劃擱淺 母公司業績不達標成重要原因
近年來,A股公司分拆子公司至A股上市案例漸多,但“A拆A”終止案例也屢見不鮮。自2019年底上市公司分拆所屬子公司境內上市試點啟動以來,截至今年8月3日,上海建工、冠城大通、恒華科技等24家上市公司“A拆A”計劃擱淺,即終止分拆子公司上市計劃。2020年至2022年,每年分別有1家、6家、11家公司終止,今年以來已有6家宣告終止。沙利文大中華區合伙人兼董事總經理陸景對記者表示,終止的公司大多是因為不符合分拆上市條件,如業績下滑、母公司控制權轉讓、子公司凈利潤占比過高等。
??年內公募基金清盤數同比增超四成 權益類基金占比高
近年來,公募基金清盤退出機制逐漸形成,不少基金公司從被動清盤產品轉為主動清盤。今年以來,基金清盤數量明顯增加,與去年同期相比已增超四成。截至8月3日記者發稿,今年以來公募基金清盤數量達165只,同比增長近44.74%,多數基金規模不足5000萬元,其中,權益類基金(股票型+混合型)清盤數量高達126只,占比達76%,主動權益類基金和指數型股票基金清盤數量分別為64只和35只,這當中有部分清盤基金的成立年限已超過10年。
??多家A股公司上半年研發費用同比增長 集中于電子、電力設備等板塊
截至8月3日記者發稿,A股市場已有219家上市公司發布了2023年半年報或業績快報,在同步公布研發費用投入情況的124家上市公司中,有89家實現研發費用同比增長。整體來看,上述124家上市公司報告期內合計實現研發費用220.17億元,同比增長32.17%。分行業來看,研發費用實現增長的上市公司,多集中于電子板塊、電力設備板塊、生物醫藥板塊,分別為11家、11家和15家。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