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隨著經濟社會全面恢復常態化運行,我國經濟運行逐步企穩向好,發展質量穩步提升,但也面臨著一些風險挑戰。如何看待當前經濟復蘇態勢?外資能否延續年初流入態勢?如何促進投融資協調發展?新華財經記者近日專訪了春華資本董事長胡祖六。
我國經濟延續恢復發展態勢 仍需提振信心激發活力
(相關資料圖)
新華財經:今年以來,國民經濟持續恢復、總體回升向好,但當前經濟運行也面臨新的困難挑戰。如何看待當前經濟復蘇態勢?
胡祖六:在經濟社會全面恢復常態化運行后,我國經濟始終向著復蘇的方向前進。但由于目前我國經濟體量非常大,要馬上轉向全面恢復并不現實,有時延的過程。同時,近年來積累的一些矛盾尚沒在短時間消化和解決,也一定程度制約我國經濟的復蘇和速度。
房地產在任何國家經濟中都是非常重要的部門。當前,如何避免房地產歷史上的積累問題,又能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這點會非常影響我國消費者的信心。
民營經濟是推動我國經濟增長的一個最重要引擎,無論是對產值、就業,對國家稅收貢獻,或者對出口貿易都是至關緊要的。但近些年受需求不足等問題影響,有的企業信心尚未完全恢復。對新興行業,有的民營企業看不清、把不準發展趨勢,投資方向不明。當前,無論是從宏觀經濟政策,還是產業發展政策,都在鼓勵企業敢闖、敢投、敢擔風險,幫助企業恢復元氣、穩定預期。
與民營經濟息息相關的是新興產業、科技創新。近些年,我國的新經濟活力非常強,從之前的模仿者逐漸變身為創新大國,但當前部分領域的創新活力仍有待釋放。尤其是在當今世界變亂交織,百年變局加速演進中,我們能夠有本土的、強大的、有活力的科技創新的生態,這無論對短期經濟復蘇,還是對中長期的高質量發展都是至關緊要的。
我國經濟具有巨大的發展韌性和潛力,當前關鍵在于提升包括消費者、企業家、投資者在內的市場各方信心。有了信心,消費者就會去消費;企業家自然愿意做更多生產經營和長期布局,進而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投資者也會更加愿意將資金用于實體經濟的投資。越是在此時,越要提振各方信心,持續激發市場活力。
我國經濟基本面長期向好 更多外資將“增配中國”
新華財經:當前,美聯儲加息周期已臨近尾聲,外資在下半年是否會呈現明顯回流趨勢?
胡祖六:美聯儲的加息應該說已接近尾期,但不能認為已經完成。實際上,美聯儲始終保持著機動靈活的策略。如果核心通脹率持續下降,美聯儲可能按兵不動,但如果由于某些原因,通脹又出現死灰復燃的趨勢,美聯儲將毫不猶豫地加息,所以現在判斷美聯儲加息周期已結束為期過早。
去年很多觀點認為美聯儲猛烈、頻繁的加息動作,會導致美國經濟“硬著陸”。但到現在為止,美聯儲緊縮貨幣政策接近尾聲,美國經濟似乎并未陷入衰退的泥潭。衰退風險可能并沒有完全消失,但是“軟著陸”的可能性要大于美國經濟進入衰退的可能性。
從絕對的GDP成長來看,如果我國今年能夠實現全年5%增長目標,毫無疑問將繼續引領全球經濟。今年以來,中國在政策設計、監管框架考慮方面,在不斷穩市場、穩投資者預期。相比于過去的三年,當前國際投資者對于投資中國的態度更趨于積極。
我們擁有龐大的經濟規模,也具備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不管國際風云如何變化莫測,只要我們自身的監管政策、法律法規框架有利于調動中國民間消費與投資的積極性,中國經濟會表現非常好,中國企業價值創造前景也會非常廣闊。投資歸根到底取決于基本面,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應該說將來會有更多的外資“增配中國”。
今年以來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態勢明顯,這是基本面、資金面、情緒面以及境外環境等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我們不應過分關注匯率點位,匯率本身不應成為目標,應將重心放在振興國內經濟、拉動內需增長、加強創新投資上,保持金融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只要持續加力鞏固經濟恢復態勢,匯率自然而然會趨于穩定。
促進投融資動態平衡 壯大專業機構投資力量
新華財經:全面注冊制時代已經開啟,全面提升了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同時居民也對資本市場財富管理寄予厚望。如何促進投融資協調發展?
胡祖六:在注冊制下,監管部門只負責審查企業提交的申報材料是否真實、齊全,是否切實履行了信息披露義務,不再對企業的質量進行實質判斷,整個審核的各個環節公開透明。一般而言,越是成熟的資本市場,越有賴于企業進行全面的信息披露,讓市場各方自行判斷投資風險收益。
事實上,注冊制是把選擇權交給市場,強化市場約束和法治約束。當上市公司出現財務造假、市場操縱等違規違法行為時,不再依賴所謂的社會輿論或者政治力量,而是通過正常的法律渠道來解決。
以全面注冊制的實施為新起點,中國資本市場正走向更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道路。注冊制的發行上市和交易規則與國際高度接軌,將持續鞏固中國資本市場的競爭力。這不僅讓我國成為中國本土企業融資的首選地,同時也會吸引更多國際企業和國際投資機構參與。
融資端和投資端是資本市場功能的一體兩面,二者相輔相成。隨著全面注冊制的落地實施,投資端的改革也應逐步推進,應形成穩定良性的監管框架,鼓勵更多機構投資者進行長期投資、價值投資,吸引更多資金通過公募基金進行資產配置,讓資本市場參與者進一步機構化和專業化。
在相對成熟的資本市場中,往往是機構投資者承擔重要角色,個人投資者更多是補充和配合。鑒于此,我國應充分尊重市場化原則,培育和壯大專業機構投資者,鼓勵他們之間有效良性競爭。同時,要培養普通投資者風險意識,形成“賣者盡責、買者自負”的市場生態。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之所以能孕育出硅谷,誕生OpenAI、微軟等一眾科技公司,與美國的發達且活躍的PE/VC機構,以及與之相關聯的創新生態體系密不可分。事實上,我國具備諸多發展潛力和紅利,我們有龐大的科學家、工程師隊伍,以及與日俱增的科技創新能力。在此背景下,我們應從戰略的高度深刻認識到PE/VC的重要性,進一步完善金融體系,引導和促進更多社會儲蓄加快轉化為有效投資。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