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影视在线观看免费完整_亚洲国产成人精品青青草原_少妇被又大又粗又爽毛片久久黑人_欧美乱子伦videos

深圳熱線

【財經分析】可轉債新規實施一周年:過度投機炒作降溫打新回報率可觀 市場運行更加平穩透明

2022-07-31 16:18:34 來源:新華財經

近年來,憑借債券及股票雙重屬性,兼顧“保底”與“進取”的可轉債受到了市場的廣泛追捧,也帶來了游資炒作的潛在風險。2022年8月1日起,滬深交易所的可轉換公司債券交易實施細則(簡稱“轉債新規”或“新規”)正式實施,成為重塑可轉債交易和信息披露的核心規則,也對漲跌幅、信披等關鍵細節做出了規范和限制。時至今日,新規實施已滿一周年,轉債市場運行平穩,炒作情緒明顯降溫。

市場人士對新華財經表示,轉債新規實施的一年以來,“爆炒”新券現象得到有效遏制,“雙高”轉債估值有所下降,信息披露制度更加完善,博弈預期更為明確,可轉債市場呈現平穩有序運行狀態。長期來看,新規將繼續輔助穩定市場預期,使可轉債運行回歸正股邏輯及價值配置主線。下半年,在新券供給釋放和基本面加快修復、政策利好等多因素支撐背景下,個券估值有望進一步回歸至更合理水平,順周期品種和平衡型轉債或展現其投資吸引力。


【資料圖】

新規一年盤點——極端炒作現象明顯受限 打新回報率保持較高水平

據新華財經統計,去年的可轉債新規落地實施以來,共有141只新券上市,按上市首日收盤價計算,近一年來新券首日平均收報128.52元,打新回報率仍保持在較高水平,不過較新規之前2022年初至7月底的首日平均收盤價132.45元有所回落,這也印證了新規對于“極端”價格有所限制帶來的效果。

具體到個券表現來看,新規實施的一年來,上市首日收盤價達到規定“上限”157.3元的個券共有9只,包括明電轉02(123203)、紐泰轉債(123201)、海泰轉債(123200)、亞康轉債(123181)、浙礦轉債(123180)、聲迅轉債(127080)、恒鋒轉債(123173)、共同轉債(123171)和潤禾轉債(123152)。

對此,華泰證券研究所副所長、總量研究負責人張繼強表示,“轉債市場擴容后,更多中小個券進入了轉債市場,當前市場余額10億以下個券數量占全市場60%。而新券層面,中小個券的大股東配售進一步縮減了其流通盤。譬如海泰轉債和紐泰轉債,其市場流通量不足3億,部分投資者僅需小部分資金即可拉升轉債價格,低流通量放大了轉債震蕩空間。”

興業證券固收分析師左大勇對新華財經表示,市場對于新券交易的熱情,主要由兩個因素理解:一方面,轉債整體向下跌不動、向上漲不動,導致總倉位很難做出波段,新券帶來了高波動的可能;另一方面,轉債難有太大短期踏空風險,也導致部分資金敢于分出部分倉位參與新券機會。

再從近一年的區間價格表現來看,截至7月31日,一年內轉債累計漲幅超過100%的個券有兩只,分別為惠城轉債(123118)和已于5月26日退市的萬興轉債(123116),漲幅分別達150.96%和113.57%;緊隨其后的超達轉債(123187)和新致轉債(118021)近一年累計上漲87.1%和73.64%,另有6只個券的累計漲幅在60%-70%之間。

雖然上述漲幅前十名個券表現仍有較大溢價空間,但與新規實施前一年的市場振幅相比已經明顯改善。

據新華財經統計,以2021年8月1日至2022年7月31日區間為例,彼時個券表現前十名的累計漲幅均超過100%,前三名分別為已經退市的石英轉債(113548)、清水轉債(123028)和仍在存續的文燦轉債(113537),區間內累計漲幅分別達到309.4%、210.74%和174.85%,可見新規之前市場曾頻頻出現“離譜”炒作現象,令個券價格泡沫極速擴張,為市場埋下風險隱患。

此外,對比新規實施前后的上市首日成交量和換手率也可看出“端倪”,游資炒作行為明顯收斂。據新華財經梳理,2022年1月1日-7月31日期間上市的新券首日平均成交額為161493.25萬元,上市首日換手率平均為55.1378%,而2022年8月1日至2023年7月31日期間的新券首日平均成交額降至68432.52萬元,換手率也降至47.2203%。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對新華財經表示,“可轉債是一種含權債券,受到正股的影響較大,風險相較于利率債和信用債都高得多,交易新規的實施有利于保護投資者利益,遏制炒作,促進可轉債市場健康發展。”

張繼強也指出,“因轉債T+0屬性、交易費用低于股票、期權特性等因素,轉債市場中量化、投機資金較為活躍。靈活資金利用T+0特性進行日內回轉,加上轉債中小個券流通盤不足,使得轉債新券的波動明顯放大,炒作現象難以完全遏制。同時,供給不足是轉債炒作再現的最直接因素,以3月份的浙礦轉債等為例,后續轉債供給釋放,新券估值有望緩慢回歸至更合理水平。”

可轉債打新“后備充足” 政策利好有望帶來下半年投資機會?

7月以來,可轉債市場供給迎來“井噴”。據新華財經梳理,當月共有30只個券發行申購,僅上周(7月24日-28日,下同)就有11只新券發行,目前共有24只轉債已發待上市,8月份交易市場規模將迎來持續擴容。截至7月31日,可轉債市場存量規模為8772.62億元,較年初增加384.39億元,目前上交所總存量5842.91億元、深交所總存量2929.71億元。

國海固收組轉債分析師范圣哲對新華財經表示,“全面注冊制實行之后過會速度加快,下半年供給壓力有望緩解。目前來看,2023年上半年交易所受理轉債發行申請創歷史新高,二季度發審委通過數量高于歷史平均水平,預計下半年轉債供給充足,或有效改善新券高估值的壓力。”

華泰證券首席固收分析師張繼強也指出,“全面注冊制下,可轉債供給全年規模或達到2500億元至2700億元,凈供給約1750億元,當然最終供給仍取決于大盤轉債和股市情況。”

再從歷史行情走勢來看,回顧近一年來的估值中樞變化情況,市場環境則經歷了“觸底反彈”的過程。具體來看,2022年10月末爆發基金“贖回潮”,“贖回—拋壓”直接沖擊資產價格并間接沖擊流動性水平、風險偏好及市場情緒,彼時的轉債市場轉股溢價率從近53%的高位回落至40%以下。

此后的2023年開年以來,1月份市場交易熱情極弱,春節前多日成交量跌破400億元;1-2月轉股溢價率整體維持下行趨勢;3月以來,轉股溢價率整體筑底回升,其中4月下旬-5月中旬,信用事件和題材“啞火”拖動轉股溢價率下行;5月下旬以來,“錯殺”弱資質個券估值修復、部分題材回暖,溢價率維持邊際修復趨勢,疊加二季度公募基金配置轉債市值首次突破3000億元,需求情況邊際好轉。

近期,受益于宏觀政策利好和權益市場回暖等因素,轉債估值整體回升,中證轉債指數上周累計漲1.35%,該指標年初以來累計上漲5.13%。最新數據顯示,截至7月31日收市,中證轉債指數報413.36,日內峰值415.23續刷年內高點。多位市場人士表示,可轉債需求保持韌性,資金流入邊際力量或多來自“固收+”整體規模回暖和股市變動,下半年投資機會值得期待。

華福證券研究所首席固收分析師李清荷認為,在經濟復蘇背景下,市場對政策的預期不斷加碼,在貨幣寬松環境下,預計下半年轉債機會成本仍低。

廣發證券首席固收分析師劉郁表示,在新一輪穩增長政策明朗之后,一方面可利用高股性策略的彈性博取結構性收益;另一方面,選取純債底倉策略平衡預期之外的波動。具體來看,基建、金融等順周期品種或將迎來板塊修復機遇。

“攻守兼備的平衡型轉債是下半年的更優選擇。盡管偏債型轉債有估值壓縮的壓力,但是偏股型轉債同樣也面臨著權益市場震蕩帶來的大幅波動風險,”范圣哲進一步指出,從具體策略和板塊角度來看,繼續推薦啞鈴型策略,即偏進攻的AI行業轉債,以及正股低估值+現金流穩定的環保行業轉債。

明明則建議稱,“轉債驅動力再次聚焦到正股方向,建議在維持對硬科技方向配置的同時,增加對大消費和公用事業類標的的持倉比例,把握平衡型轉債的相對高性價比機會。”

關鍵詞: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