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橡膠期貨及期權28日在上海期貨交易所掛牌上市,作為重要合成材料之一,合成橡膠期貨衍生品的上市,將完善行業風險管理工具,助力提升行業競爭力,隨著期貨、期權品種同步上市,我國期貨衍生品上市量已達120個,期貨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進一步增強。
據介紹,合成橡膠是由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彈性體,與合成樹脂、合成纖維并列為三大合成材料,廣泛應用于汽車、鞋業、航天軍工等多個生產生活領域。目前,我國也是全球最大的合成橡膠期貨生產國、消費國和進口國。
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主要合成橡膠的產量和表觀消費量分別占全球市場的23%和25%,以2022年市場均價每噸1.32萬元計算,我國主要合成橡膠消費市場規模超過700億元,但受地緣政治、產能釋放等因素影響,近年來合成橡膠價格波動劇烈,市場對風險管理工具的需求強烈。
(相關資料圖)
在合成橡膠產品中,主要用于輪胎工業的丁二烯橡膠是第二大類合成橡膠,此次上期所推出的合成橡膠期貨及期權即以丁二烯橡膠為標的。“合成橡膠是上期所首個期權與期貨同步上市的品種。”上海期貨交易所期貨衍生品部副總監崔曈表示,期貨期權同步上市,將為產業企業提供更多、更精細化的風險管理工具,有助于企業提升風險應對能力和市場競爭力。
合成橡膠期貨及期權28日在上海期貨交易所上市交易,圖為上市儀式現場。(新華社記者 方喆攝)
據了解,上市首日參與集合競價達成首批交易的合成橡膠產業鏈企業包括中國石化、中國石油國際事業有限公司、華東中石油國際事業有限公司、四聯創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基寧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永富物產有限公司、中哲物產集團有限公司等。
“上市合成橡膠期貨及期權將有助于企業管理風險。”中國石化上海高橋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化工部經理張隨啟表示,后期企業將可根據市場變化和自身需求,靈活運用期貨、期權等多種組合“量身定做”套期保值策略,有效管理各項成本,為企業穩健經營系上“安全帶”。
在橡膠類大宗商品中,天然橡膠、20號膠等品種此前已上市有期貨、期權等相關衍生品交易,國內相關企業已較為熟練運用期貨衍生品進行貿易定價和管理風險。“合成橡膠與天然橡膠互為補充、協調發展,一起構成橡膠加工行業的基礎原材料。”上海期貨交易所理事長田向陽表示,上市合成橡膠期貨及期權,有助于完善市場化定價機制,以市場化手段助力橡膠及輪胎產業轉型升級,彌補國際合成橡膠乃至丁二烯產業鏈定價空白,增強我國國際貿易議價能力,提升“中國價格”影響力。
隨著合成橡膠期貨、期權品種上市,目前我國期貨衍生品市場上市的期貨、期權品種數量已達120個,包括原油、鐵礦石期貨及銅期貨、期權等100個商品期貨期權品種,以及股指期貨、ETF期權等20個金融類品種,基本覆蓋重要的大宗商品以及國際市場上主要的金融類衍生品。
期貨衍生品的不斷創新進一步夯實期貨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包括避險網等多家機構調研的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A股上市公司中發布過衍生品使用信息相關公告的超過1000家,顯示出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利用衍生品進行套期保值,管理市場風險。其中,在四大類主要套期保值衍生工具中,上市公司使用最多的是遠期,其次為期權。
“面對當前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實體企業對未來風險的管理更加精細化,對于產業鏈的安全穩定有了更高的要求。”新湖期貨相關負責人表示,從實踐看,國內實體企業的風險意識正在不斷提高,企業通過期貨市場加強產業鏈保障、強化成本管理、維持利潤穩定等需求穩步上升。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