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市場對人民幣匯率貶值似乎有些焦慮。畢竟,今年以來人民幣匯率貶值已逾8%。回望年內的兩次貶值,一次是2月份貶值3.6%,其次是5月中旬至今貶值4.4%。前者貶值的主因在于外部因素的美元指數上升,后者則是內生動能不足的內因所致。
人民幣匯率貶值有清晰的內外因邏輯可循。美聯儲持續加息,歐盟央行緊隨其后,兩大發達經濟體貨幣緊縮政策顯現,抬升了美國的長期利率,而且美聯儲并未停止加息步伐,使得美國長期利率逼近4%。相比美歐央行持續加息降低通脹,中國央行則以逆周期的政策降息防通縮,使得中國長期利率約為2.7%。中美利率差的存在,資金流向美國的多,中國在吸引資金方面失去優勢。美聯儲加息、中國逆周期降息所致的中美利率變化,是人民幣匯率貶值的主因。
不管外因傳導還是內因促使,人民幣貶值經過兩輪大的釋放,貶值壓力基本出清。雖然三季度依然面臨著人民幣匯率調整的波動期,但人民幣匯率會基本維持在6.8-7.25的區間。人民幣匯率自然不能“跌跌不休”,穩匯率預期也得到了央行重視,更重要的是中國經濟復蘇的大趨勢沒有改變,中國經濟向好的基本面,也為人民幣匯率穩預期提供了支撐。
6月28日,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2023年第二季度例會強調,深化匯率市場化改革,引導企業和金融機構堅持“風險中性”理念,綜合施?策、穩定預期,堅決防范匯率大起大落風險,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央行的自信來自中國經濟基本面的托底。相對美歐等主要經濟體復蘇前景不明、并未走出衰退(半衰退)陰影的現實下,中國經濟復蘇預期更穩。上半年5.9%的經濟增長在全球范圍也算是相對優良的“中高速”增長了,為全年經濟增長5%左右的目標筑牢了基礎。
再看6月份的PMI數據,雖然制造業PMI為49%,仍低于50%的收縮區間,但比5月份上漲0.2%。這說明中國經濟開始止跌企穩,從容給市場注入了一定信心。此外,房地產行業雖依然面臨銷售、價格和融資諸方面的壓力,但存量政策的有效刺激效應還在繼續釋放,有些城市按照一城一策的方式也在繼續出臺相關措施。由于房地產市場已經度過最艱難的時期,可能帶來系統性風險的因素基本出清,加之“房住不炒”成為各方共識,因此,政策層面也不會通過樓市強刺激的方式穩經濟,這反而使得看上去不達預期的經濟復蘇進程少了隱伏的風險,使經濟增長的基本盤更加健康穩定。
中國外匯儲備穩中有增,不僅穩固了人民幣匯率的底氣,也意味著出口引擎動力并不像市場想象得那么衰減。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6月末,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1930億美元,較5月末上升165億美元,升幅為0.52%。所謂“家中有糧、心中不慌”,這是人民幣匯率企穩的基礎,也為央行維穩人民幣匯率提供了有所作為的空間。
從外部因素看,美聯儲加息進程瀕臨終點,年內或再有加息。美元指數拉低人民幣匯率的動力在減弱,中美長期利率的差值也將變小,這也降低了資金流向美國的速率,并為國際資金提供了理性審視中國經濟基本面的機會。由于中國對國際資金的慣性引力,將會推升人民幣匯率的上升。
總之,中國經濟復蘇年中雖有起伏,且內生動力不足,但經濟復蘇大勢不改,和全球主要經濟體相比具有不能撼動的比較優勢,加上美歐等主要經濟體貨幣緊縮政策走到終點,人民幣匯率不存在長期貶值的市場邏輯,人民幣匯率可望在四季度有所回升。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