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財經北京7月6日電 四大證券報內容精華摘要如下:
【資料圖】
中國證券報
??QFII入市二十年 A股國際化機構化進程提速
2003年7月,瑞銀通過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完成外資購買A股股票第一單,QFII正式在我國證券市場上參與投資。業內人士表示,QFII制度作為我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最早,也是最重要的制度安排之一,促進了中國資本市場投資者結構的多元化,助推了國內金融體制機制的發展完善。隨著我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力度不斷加大,中國資產對外資的吸引力逐步增強,越來越多的QFII機構將入場,A股國際化與機構化進程將提速。
??促消費信號密集釋放 新舉措加快出臺
為豐富消費供給,激發消費潛力,夜游文旅成為不少地方促消費手段之一。專家認為,當前,消費復蘇趨勢猶在,但動能有所放緩。從近期多個部委密集發出的促消費信號看,更多促消費舉措有望加快出臺。從相關政策看,家居、汽車等大宗消費是下半年提振消費的重心。
??三大行業成券商6月調研心頭好
券商6月調研上市公司路徑揭曉。數據顯示,6月券商累計調研上市公司680家,從所屬申萬一級行業看,年內二級市場表現相對落后的醫藥生物成為券商調研積極性最高的行業。此外,行情沖高回落、熱度有所降溫的計算機、電子行業也被券商關注。機構人士認為,從后市布局角度看,估值合理、業績有望兌現的背景下,中藥、信創、算力產業等結構性機會值得提前布局。
上海證券報
??行業景氣 主業給力 已有近百家公司預喜上半年業績
截至記者7月5日發稿時,滬深兩市合計已有130余家公司發布了2023年上半年業績預告,其中95家公司預喜(包括扭虧為盈的公司),占比超過七成。記者梳理發現,“預喜”公司主要集中在汽車零部件、電力設備、醫藥生物、機械設備等行業。綜合來看,行業市場回暖、需求增加,公司生產經營全面恢復,降本增效、毛利率提升等是多家公司業績增長的主因。
??新基金快速進場 逢低布局估值修復機會
在今年以來波動的市場環境下,新基金募集環境總體較為冷清,但基金“逆勢”撿籌的態勢卻較為明顯。多只新成立的偏股型基金近期快速進場,成立以來收益率已超10%。業內人士認為,如果后續穩增長政策陸續落地,提振市場對經濟復蘇的預期,那么A股或將出現估值修復,但后續應提升對投資組合的“估值”重視度。
??多家上市公司對鎵、鍺業務進行說明
受有關出口管制事項影響,云南鍺業、光智科技等多家涉鎵、鍺業務上市公司股價近日大漲。7月5日,多家上市公司通過股票交易異常波動公告或互動平臺回應此事,對各自鎵、鍺業務進行了說明。不少上市公司表示,暫時無法判斷上述事項對公司的影響。
證券時報
??6月IPO申報潮爽約 把關從嚴投行擁抱新生態
6月往往是IPO市場申報高峰期,但今年情況有所不同,IPO申報數量明顯下降。根據記者統計,今年滬深北三地交易所受理的IPO數量相比往年同期明顯減少,單月共有246家IPO企業獲受理,較去年同期下滑24%。對此,多名投行人士分析,擬上市企業業績下滑、監管對各上市板塊定位及上市標準的嚴把關,以及中介機構被壓實責任后審慎申報材料等,是今年申報熱度下降的主要因素。
??外資看空中資銀行股?內地券商分析師:仍具配置價值
近日,高盛發布關于中國銀行業的研報并調整了A股銀行的評級,引發市場關注。與高盛的判斷不同,國內多家券商分析師則認為中資銀行股仍具配置價值。他們表示,展望2023年下半年,銀行基本面各項指標恢復中,息差和不良新生成率開始企穩,預計上市銀行營收和利潤同比增速將出現修復。考慮到不少中資銀行實際資產質量好于市場預期,機構的倉位和銀行股估值也均處于歷史底部,因此銀行板塊具備絕對收益價值空間。
??半年報窗口期已到 “基本面”基金等風來
在人工智能(AI)等主題投資盛行的背景下,基金經理在基本面投資方面正在等待更多的催化劑。上半年,消費、醫藥等主流賽道持續調整,以AI為代表的主題基金則風頭正勁。在持倉風格很極端的背景下,注重基本面投資的基金與主題基金之間的業績最高相差達100%。當前,A股市場已經到了基金經理極為關注的半年報窗口期。過往數據表明,持倉風格之間嚴重的偏離,往往預示著變盤。近期一批基金經理繼續加倉便宜品種,可能凸顯了當前投資風向的變化。目前,以基本面業績導向為持倉策略的基金產品,與依靠重倉主題投資的產品之間,已存在驚人的業績懸殊。
證券日報
??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如約而至 助推構建行業健康創新生態
以“智聯世界·生成未來”為主題的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將于7月6日至8日在上海舉辦。據了解,本屆大會將重點關注大模型、智能芯片、科學智能、機器人、類腦智能、元宇宙、自動駕駛、數據論壇、法治與安全、區塊鏈等十大前沿風向,會同國內多所知名高校,展開深度探討交流,分享有關通用人工智能的前沿思想。同時,大會將舉辦人工智能治理、科技倫理、可信AI等主題論壇,集中發布大模型倫理操作、風險評估、自動駕駛法律治理、生成式人工智能倡議書等一批研究成果,助力為技術創新和產業落地營造安全、穩健、規范的發展環境。
??首批3只中證國新央企科技引領ETF今日上市 聚焦科技型央企投資價值
7月6日,首批3只中證國新央企科技引領ETF正式上市交易,相關產品分別為易方達中證國新央企科技引領ETF、南方中證國新央企科技引領ETF、銀華中證國新央企科技引領ETF。借道該類ETF產品,投資者可以一鍵布局高成長性科技型央企。記者采訪相關指數基金經理后了解到,市場十分關注該指數的原因之一是其云集了央企創新龍頭。據中證指數6月30日最新數據顯示,中證國新央企科技引領指數的前三大權重股分別為中航光電、海康威視、中航沈飛。
??年內多家上市公司跨界新能源 專家提醒需量力而為
隨著新能源賽道愈發火熱,今年以來已有多家A股上市公司通過自有資金投資建立公司、定向增發、簽訂投資協議等多種形式跨界投資儲能、光伏、電池等新能源領域。記者注意到,這些跨界投資新能源的公司,大部分都是主營發展萎靡,希望踏入火熱賽道以進行“自救”。有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上市公司因原有主業發展不理想,而選擇新的賽道拓寬發展‘護城河’無可厚非。新能源領域發展前景廣闊,是個市場容量很大的賽道,但對于沒有主業積累的上市公司而言,用較大的資金或資源進行跨界投資,需要量力而行,不能盲目跟風。”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