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券通周年論壇4日在香港和上海同步舉行。與會嘉賓認為,6年來,債券通業務規模不斷擴大,助力國家金融市場對外開放穩步推進,不僅拓寬了海外投資者進入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的投資渠道,極大促進中國銀行間市場的發展、開放和提升,也進一步加強了香港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
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總裁、債券通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漪在論壇上表示,6年來,隨著國內外金融經濟形勢的變化,債券通業務或有波動,但向上發展的勢頭有目共睹。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貫穿債券通業務的開放性思維,包括對國際慣例的尊重、對市場需求的重視和及時反饋、對風險的有效管理,使債券通成為中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的標桿性業務。
張漪介紹,債券通在2017年日均交易22億元,今年日均交易389億元;2017年債券通70%以上的交易是3年以下的債券,而今年,3年以上的中、長期債券交易占50%以上;2017年,參與債券通的境外機構178家,今年,參與債券通的境外機構已超800家;2017年,債券通只開通了債券二級市場交易,今年,一級市場服務、外匯交易服務有序開展,衍生品交易互換通也已上線。
(相關資料圖)
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債券通推出6年來不斷深化和擴容,境外機構通過債券通持有內地債券總規模超過3.1萬億元人民幣,北向通交易額從2017年開通首月的310億元人民幣,提升至今年5月的超過9700億元人民幣,升幅達30倍。
陳茂波指出,北向通的成交量占境外投資者在內地銀行間債市整體成交量的70%,反映出國際投資者對內地債市投資機會的興趣,也顯示香港連接內地和國際債市投資者的獨特角色。
陳茂波表示,內地與香港的互聯互通在這幾年繼續增量擴容,由股票及債券,逐漸擴大至理財產品和衍生工具產品,為國際和內地投資者提供更多元化投資選擇和風險管理工具。互聯互通機制內容不斷豐富,也助力國家金融市場對外有序開放、人民幣國際化的穩慎推進。
港交所行政總裁歐冠升表示,債券通推出6年來表現良好,近兩年的表現更是創新高,未來可以通過提升流動性,帶來更多資金流動,中國在岸債市對國際投資者的吸引力正在持續增加。
歐冠升認為,目前香港聯系內地與亞洲市場的產品生態系統已覆蓋現金、期貨等范疇,而海外投資者在內地市場的配置仍處低水平,相信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能獲得投資者信任,提供更多交易選擇、集資和風險管理等。
香港證監會行政總裁梁鳳儀表示,到今年5月底,上海清算所托管的南向通債券已有超過600只,余額突破4000億元人民幣;5月的北向債券通日均成交額也達到463億元新高,反映債券通有序開通和擴展優化的方式行之有效,未來會繼續與內地及業界合作,研究其他南向通的擴大優化措施。
梁鳳儀認為,南向債券通有助擴大香港投資者基礎,吸引更多機構來香港發債,而近期人民幣融資成本下降,比起在海外發債有更高吸引力,當前適合鼓勵更多企業發行人民幣債券。
梁鳳儀提到,剛推出的利率互換通運作暢順,日均成交額近40億元人民幣,與債券通互相補充,為國際投資者提供利率風險對沖工具,鼓勵長期持有內地債券。至于ETF通推出1年以來,也取得良好效果,南向交易約占香港合資ETF日均成交額的20%。
中國人民銀行金融市場司副司長高飛表示,目前正在積極研究推進債券市場對外開放的其他舉措,包括進一步提升制度型統一對外開放水平,探索建立境外投資者投資境內債券市場的托管行模式;完善境外投資者的風險對沖工具與流動性管理工具,除已經推出的互換通之外,積極研究針對境外投資者比較關注的開通回購交易;探索推動境外投資者持有的人民幣債券在離岸成為可廣泛接受的合格擔保品,試點境外投資者在直接入市渠道下參與標準債券遠期業務等;優化南向通運行機制,有序推動境內基礎設施與國際基礎設施開展跨境合作等。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