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的“熱風”正由內貿“吹”向外貿。記者在深圳、義烏、杭州、合肥等地調研了解到,越來越多的外貿企業正加大對跨境直播的投入。
業內人士指出,線下獲客成本上漲、海外客戶年齡結構變化、企業“品牌出海”需求增加等因素推動跨境直播走熱。跨境直播等外貿新業態的蓬勃發展,對于推動外貿保穩提質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相關資料圖)
外貿企業掀起跨境直播“熱”
“今年年初,大家都在放假,只有少數像我這樣的商家還在播,流量真的像潮水一樣涌來!”談到當時的“精準踩點”,深圳市脈威時代科技有限公司營銷總監吳昕和興奮不已。“1、2月份我們在跨境直播中獲得了9000多個海外買家詢盤。”
脈威時代是眾多外貿企業中的一個縮影。記者在深圳、杭州、義烏等地調研了解到,越來越多的外貿企業開始參與跨境直播。
記者在深圳市碩騰科技有限公司看到,多位主播正用流利的英文進行跨境直播,一同參與直播的還有穿梭于工廠間的直播機器人。“我們將機器人拍攝到的工廠作業畫面接入直播,海外客戶在與主播交流的同時,可以同步看到工廠作業情況。”深圳市碩騰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羅暢說,企業目前一共有9位直播業務員,直播面向阿里國際站、Facebook、Instagram、Youtube等平臺。
圖為深圳市碩騰科技有限公司直播間
“跨境直播主要面向B端企業,賣的不是貨,而是企業的生產制造能力。”羅暢說,為實現跨境直播的常態化,企業自主研發了直播一體機。主播在工位就可“一鍵開播”,一個人就能完成原本需要五六個人協同完成的直播任務。
深圳市銳曼智能裝備有限公司生產的移動機器人也同樣參與了直播。“我們每天晚上大概直播3個小時左右,期間會讓機器人做探場直播。直播3個月以來,我們取得了很不錯的成績,最好的一晚上出現了12個嚴肅詢盤。未來,我們將實現跨境直播常態化。”該企業負責人說。
“數字化讓外貿的成單周期大幅縮短,以往公司傳統客戶成單大約需要40-50天時間,但跨境電商的成單周期普遍只要30天左右。”濟南新天科技有限公司銷售負責人張薔說,今年企業在跨境電商的基礎上,進一步“試水”跨境直播,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跨境直播采購能夠做到互動更及時、呈現更真實、展示更全面。在直播間可以看到真實的商品和工廠,從而降低了由于距離而產生的不信任感。”阿里巴巴國際站跨境直播業務負責人劉進洋說,今年5月,阿里國際站商家每日跨境直播場次比去年同期增長66%,海外觀看人數同比增長186%,海外企業已經開始加大對直播等新業態的投入。
劉進洋說,阿里國際站今年推出了“工位直播”新模式。“當海外客戶進入企業直播間之后,阿里平臺會進行提示,外貿業務員只需打開攝像頭,就能夠實現實時互動。未來阿里國際站還會上線‘語音轉字幕及翻譯’功能,會在直播間將商家語音實時轉成字幕,便于買家理解,同時支持多語種翻譯。”
多因素推動跨境直播走熱
業內人士指出,外貿企業線下獲客成本增加、海外客戶年齡結構變化、企業“品牌出海”需求等因素推動跨境直播新業態不斷走熱。
一是,線下獲客成本增加,而跨境直播門檻較低。受訪外貿企業表示,參加專業展會是傳統模式下,外貿企業獲取客戶資源的主要渠道。“展會效果雖然不錯,但費用往往高達十余萬元,這對于一些剛剛起步的小微外貿企業來說難以承受。”義烏市歐馳進出口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名洋說。
“雖然企業通過展會可以獲得不少優質客戶資源,但展會次數有限,并且成本也較高。相比之前,直播門檻較低,直播業務員在工位可以隨時開播。跨境直播已經成為線下展會獲客渠道的重要補充。”吳昕和說。
二是,客戶年齡結構出現變化。羅暢說,海外客戶年輕化是跨境直播走熱的重要原因。“近幾年‘90后’‘95后’海外客戶占比不斷增加。相比‘60后’‘70后’偏好‘郵件溝通-考察-簽約’的模式,年輕一代客戶群體更加‘媒體化’,也更期望快速互動和交流。”
三是,外貿企業“品牌出海”需要。多位外貿企業負責人表示,通過跨境直播,企業能夠帶海外客戶“云觀”生產線、研發中心,更全面地展示品牌實力。
劉進洋說,跨境直播對于外貿企業品牌建設和“出海”有積極意義。“中國大部分外貿企業做的是代工業務,通過直播,可以直面源頭工廠,實現企業‘品牌出海’之路。”
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指出,跨境直播是我國跨境電商新的突破口,這種新業態能夠更好的拓寬我國外貿出口企業的銷售渠道,加強獲客能力。“通過跨境直播,我國企業能夠充分向海外客戶展示生產能力和實力,對于企業品牌建設具有積極意義。跨境直播等新業態的蓬勃發展,有助于推動我國外貿保穩提質發展。”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