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28日,在岸和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匯率雙雙走低,并創下2022年11月以來的低點。在岸人民幣兌美元盤中連續跌破若干整數關口至7.2486一線,跌幅近300點;離岸人民幣兌美元盤中則觸及7.2580,跌幅超過350點。
圖為美元兌離岸人民幣走勢
日內稍早,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報7.2101,調貶3個基點。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與市場模型的預測基本保持一致;而前一交易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報7.2098,中間價偏離程度較大。有市場交易員表示,27日中間價釋放穩定信號,比模型預測的偏強超100點,這是今年以來罕見的偏離程度。因此市場猜測,中國央行將會在中間價報價模型中重新引入“逆周期因子”。
“逆周期因子”是中國央行用來穩定匯率的一項工具,主要作用于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中間價,其目的是對沖市場順周期行為,即所謂的非理性羊群效應。2017年年初人民幣面臨較大的貶值壓力,當年5月,外匯市場自律機制核心成員將中間價報價模型由原來的“收盤價+一籃子貨幣匯率變化”調整為“收盤價+一籃子貨幣匯率變化+逆周期因子”。報價行通過逆周期系數調整得到逆周期因子,逆周期系數則由各報價行根據經濟基本面變化、外匯市場順周期程度等自行設定。逆周期因子啟用后,市場對人民幣匯率的預期逐漸改善,隨后人民幣匯率走出一波反彈行情。
今年以來,在岸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累計下跌約4%,離岸人民幣匯率累計下跌約4.5%。4月中旬以來,市場對美聯儲降息預期回調,疊加債務問題擾動市場風險偏好,多方面因素共同驅動美元指數維持強勢。這一背景下,大多非美貨幣都出現不同程度的走貶。
信達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解運亮表示,4月17日-6月21日,人民幣匯率累計貶值超過3400點,其中,市場力量累計對貶值方向貢獻超過3600點,中間價累計對升值方向貢獻近200點。中間價對沖市場貶值幅度非常有限,這或許表明,政策部門對人民幣貶值的容忍度較高。
招商證券指出,6月以來人民幣匯率調整主要反映了市場對國內經濟和政策預期不足,疊加美聯儲加息預期擾動和購匯需求增加。當前人民幣匯率已經反映了市場對國內經濟的悲觀預期,只要美聯儲政策緊縮不再超預期,則匯率繼續調整的空間已相對有限,有望止跌企穩,且6月以來外資企穩凈流入顯示其對匯率的擔憂減弱。一旦市場對國內經濟和政策預期改善,則有望引導人民幣升值,進而驅動外資加速回流。
中國銀行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王有鑫表示,從外部看,主要受歐美央行繼續收緊貨幣政策影響,中外在貨幣政策周期上的分化和差異,加大了近期人民幣匯率壓力。從內部因素看,近期我國部分領域復蘇步伐放緩,全球經濟下行導致外需疲軟,出口承壓,同時股市波動回調,短期跨境資本流入放緩,增加了匯率波動壓力。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認為,進入三季度,美元指數或隨著美國經濟逐步承壓及美聯儲緊縮預期的放緩而有所走弱。國內方面,隨著前期政策的蓄能逐步釋放,經濟內生動能或觸底回升,經濟基本面對于人民幣的支撐作用料將凸顯,人民幣有望在內外部壓力趨緩的驅動下逐步企穩并進入升值通道。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分析稱,近期盡管人民幣匯率波動有所增大,但從宏觀經濟指標及國際收支基本保持平衡看,人民幣匯率并未偏離合理區間,市場情緒保持穩定,人民幣匯率彈性顯著增強。從內外環境趨勢看,繼續看多人民幣匯率走勢,下半年人民幣匯率有望繼續在合理均衡水平附近雙向波動。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