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資委在遼寧省沈陽市召開深化東北地區國資國企改革現場推進會。在此期間,中央企業與東北三省一區進行合作項目簽約,共簽約項目111個,總投資額超5000億元,涵蓋工業、農業、能源、基礎設施等多個領域。
(資料圖)
在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剛剛結束,新一輪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即將開啟的承上啟下階段,強調推進東北地區國資國企改革,透露出什么信號?下一步該地區的改革重點有哪些?
東北地區國資國企改革意義深遠
公開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東北國有經濟發展取得了優異成績。2023年1-5月,14戶遼寧省屬企業實現營業收入335.4億元,同比增長5.2%;利潤總額11.8億元,同比增長94.2%。黑龍江全省地方國企資產總額、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已交稅費同比分別增長5.71%、9.78%、126.75%、10.92%。此外,吉林省今年一季度8.2%的GDP增速也有國有企業重要貢獻。
“近年來,各有關中央企業,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內蒙古自治區國資委及國有企業在布局結構調整、體制機制變革、專項改革行動等方面取得積極成效。”國資委相關負責人如是說。
如位于黑龍江的龍煤、農墾、森工“三大集團”通過國企改革,使其有效發揮示范引領和突破帶動作用。龍煤集團分流減少人員超過12萬人,在連續虧損情況下,實現扭虧為盈,2022年利潤突破31億元;北大荒農墾集團863個農墾社區及162.3萬居民全部納入屬地管理,安置各類涉改人員7.3萬人,目前已具備超過400億斤的糧食綜合生產和商品糧食保障能力;龍江森工集團完成政企合一體制向現代公司制企業快速轉變,企業內設機構、人員縮減至50%,共移交2151項政府行政權力,實現了森林面積、森林總蓄積、森林覆被率、公頃蓄積“四連增”。
“東北地區國企在其經濟中的比重一直較高,推進東北地區國企改革有著深遠意義。”清華大學中國現代國有企業研究院研究總監周麗莎說,深化東北地區產業合作,匯聚地方政府、中央企業各自優勢資源,共建開放融合的產業生態,有利于東北企業發揮科技創新優勢,整合創新要素資源,共建協同創新平臺,構建合作共贏的創新生態。同時,也能整合利用地方資金和資源,形成央地企業共享的新局面。
“在新一輪深化國企改革之前,推進東北地區國企改革,意味著東北地區國企改革還有很多硬骨頭,還有很多痛點、堵點需要通過改革來加以解決。”湖南汽車工程職業學院研究員、中國企業聯合會特約高級研究員劉興國認為,這也透露出另外一個信號:東北經濟的復蘇發展,需要國企為其注入更多活力與動力,國有企業需要在東北經濟振興中挑大梁、當主力。
“科技創新”“轉型升級”等再成為關鍵詞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會議強調,要以推動科技創新、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健全市場化經營機制等為著力點,進一步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推動布局結構優化和產業轉型升級,加快實現高質量發展。會議要求,要注重發揮基層作用,強化考核監督,加強經驗總結,持之以恒推進改革。
“科技創新”“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轉型升級”等熱點詞匯再次成為了重點。
鞍鋼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為切實發揮央企在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的科技創新、產業控制、安全支撐作用,鋼鐵持續推動產業布局優化調整,聚焦主責主業,確定了“十四五”時期“7531”(7000萬噸粗鋼、5000萬噸鐵精礦、3000億級營業收入、100億級利潤)戰略目標。同時,集聚資源攻克“卡脖子”技術,在海洋裝備、航空等領域先進高端材料自主可控取得重大突破。
吉林省國資委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推動吉林國資國企改革發展從重點突破向系統集成轉變。近三年,吉高集團、鐵投公司、水投集團總投資達398.4億元,基礎設施和民生保障領域“主力軍”作用更加強化。監管企業累計發起設立各類基金13支,總規模59億元,對優勢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引領帶動能力顯著增強。
劉興國認為,剛剛結束的三年國企改革行動,幫助東北國有企業實現了布局結構的優化和產業升級發展,但與改革目標以及與東部沿海地區相比,東北地區還存在一定短板。所以,此次會議提出了三大改革任務:推動科技創新、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市場化經營機制改革。
“東北國企要在創新上發力。如應設計科技創新投入長效機制,將科技研發資金列入年度企業預算,并作為領導人員考核指標,確保剛性增長;在人才認定與資助方面向國企領軍創新人才傾斜等。”周麗莎說。
或迎來一些針對性政策
前不久,國資委表示,將積極研究出臺支持中央企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一攬子政策,并加強與相關部門溝通協調,創造有利于產業發展的良好環境。
遼寧省國資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此前遼寧省充分運用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政策包和工具箱,完成了通用技術集團破解沈陽機床經營困境。下一步,將以超常規舉措優化調整布局結構——牽頭遼控集團、金控集團與央企共同發起設立遼寧振興發展基金,以股權投資基金帶動省內優質項目投資,更大力度布局前瞻性戰略性新興產業。
“后期相關部門可能還會出臺一些針對性的政策,推動這次會議的精神在實踐中具體落實。”劉興國說,如優化東北國有企業高層次人才引進政策,加大東北地區國有企業創新激勵力度,加快東北國有企業并購重組,鼓勵東北地區國有企業積極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引導中央企業加大在東北地區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布局力度等。
周麗莎認為,東北地區國企要牢牢把握發展戰略機遇,推動國企提質增效。對此,應強化資金和金融政策扶持,增強產業轉型動力;積極引導國企制定適合自身發展的轉型戰略,布局新興戰略產業;加強國企人才隊伍建設,采取團隊移植、“帶土移植”、筑巢引鳳、智力嫁接等方式引進國內外人才,鼓勵校企聯合進行人才培養,增加人才存量。
劉興國建議,未來東北地區國企改革,可以在以下方面進行發力:一是加快推進東北地區國有企業并購重組,推動東北地區國有企業集聚資源聚焦主業。二是引導東北地區國有企業深化布局結構調整,增強產業鏈意識,加強與本地企業人的產業鏈合作,加快完善區域產業鏈生態。三是優化激勵機制,完善創新機制,推動東北地區國有企業加大創新投入力度,激發創新活力,以持續創新增強核心競爭優勢,提升價值創造能力。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