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新華財經北京6月26日電 (王姝睿)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最新計算的2023年6月21日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為96.49,按周跌0.27%;BIS貨幣籃子人民幣匯率指數報100.80,按周跌0.35%;SDR貨幣籃子人民幣匯率指數報92.49,按周跌0.49%。
圖為截至6月21日三大人民幣匯率指數 來源:中國外匯交易中心
近期,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有所走低。上周,人民幣兌美元跌破7.2,為去年11月以來低點。交易員稱,當市場預期中美貨幣政策分化繼續擴大時,海外對沖基金與量化投資機構紛紛提前行動將人民幣匯率壓低至他們認為的“合理估值區間”,以此博取更高的沽空收益。
中金公司外匯專家李文朗表示,當前經濟預期、美元指數等內外因素已經開始發生積極變化,這將有利于人民幣匯率擺脫此前的弱勢。不過,中美利差倒掛,以及季節性購匯等負面因素仍然存在。因此,預計人民幣匯率在未來可能會經歷一段低位企穩筑底的時間。
對于降息帶來的中美利差進一步倒掛,并令人民幣匯率短期承壓的擔憂,李文朗認為,降息對人民幣匯率并非完全利空,隨著降息配合后續可期待的更多穩增長政策的出臺,國內經濟向好的預期有望得到進一步的鞏固,進而提振國內資產價格表現,利好人民幣匯率。
從長期看,分析稱,我國經濟增長態勢向好,對人民幣匯率有強有力支撐。我國深入推進匯率市場化改革,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穩定。總體來看,人民幣匯率指數基本保持穩定,表明人民幣匯率仍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穩定。至于對美元匯率有所貶值,是市場機制發揮作用的結果。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表示,我國外匯市場整體保持平穩運行,市場主體根據自身需求進行結售匯操作,同時外部市場機制體制也在逐步完善,例如今年起延長銀行間外匯市場交易時間等。往后看,國內經濟基本面的逐步修復疊加美國加息周期進入尾聲,人民幣匯率有望企穩。
植信投資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院院長連平表示,下半年,在美元指數可能逐漸走弱的同時,人民幣匯率不具備趨勢性貶值條件,相反存在一系列支撐因素。“下半年國內GDP增速可能達5%以上,經濟基本面是人民幣匯率維持基本穩定的基礎;國際收支順差仍可能對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產生積極作用;此外,人民幣國際化將增加國際市場人民幣需求,都將對人民幣匯率產生支撐作用。”
數據顯示,人民幣國際化穩步推進。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6月25日發布人民幣月度報告和數據統計顯示,2023年5月,在基于金額統計的全球支付貨幣排名中,人民幣保持全球第五大最活躍貨幣的位置,占比2.54%。與2023年4月相比,人民幣支付金額總體增加了20.38%,同時所有貨幣支付金額總體增加了8.75%。Swift數據還顯示,今年5月,在主要貨幣的支付金額排名中,美元、歐元、英鎊和日元分別以42.60%、31.70%、6.47%和3.11%的占比位居前四位。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