踐行新發展理念、貫徹高質量發展要求,城市是關鍵一環。其中,資源型老工業城市轉型發展對于地方破解資源環境約束、優化經濟結構、實現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19日,2023中國資源型老工業城市轉型發展指數研討會暨成果發布會在北京舉辦,與會城市代表與業界專家就資源型老工業城市轉型升級中的難點“抽絲剝繭”,共商助力其高質量發展的方向、路徑、措施。
圖為發布會后部分嘉賓合影
(相關資料圖)
煥新活力 資源型老工業城市再“啟航”
江蘇省徐州市在2022年地區生產總值實現8458億元,綜合實力位居全國百強市第28位。徐州市副市長吳衛東表示,近年來,城市建設“三管齊下”,聚焦產業轉型,狠抓已存傳統產業升級、高新技術等增量產業培育、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突破;聚焦生態轉型,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森林覆蓋率居江蘇第一;聚焦城市轉型,區域中心城市能級不斷提升。
湖北省黃石市地處武漢都市圈核心圈層,2022年,全市GDP突破2000億關口,增速為全省第一。據黃石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務副市長何運平總結的做法來看,一是“融圈入群”,承接武漢科創資源優勢、發揮區位交通優勢、發揮四港聯動優勢;二是以科技創新為引領,推進轉型升級計劃、推進育新建鏈計劃、推進數字賦能計劃;三是以環境優化為保障,做好礦山整治、城市更新、營商環境優化。從城市功能、產業能級、城市品質“下功夫”,實現城市發展“躍遷”。
“通過一手抓傳統產業提升改造,一手抓新興產業倍增發展,以科技創新賦能產業轉型升級,山東省淄博市初步走出了一條老工業城市轉型振興之路。”淄博市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指出,2022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402億元,同比增長4.7%,增長率居全省第二位。
值得注意的是,該負責人表示,淄博市緊緊圍繞“存量煥新”和“增量換乘”,通過精準培育創新主體、精心搭建創新平臺、強化創新驅動發展格局,淄博市創新驅動發展的格局進一步形成。
牽引發展 指數有效賦能城市高質量轉型
《中國資源型老工業城市轉型發展指數報告(2022)》作為指數的首期成果在此次研討會上同步發布。
據中國經濟信息社新華指數分析師韓佳興介紹,指數緊扣“城市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主題,構建了經濟實力、動能轉換、綠色低碳、開放發展、共享發展、協調發展六維指標評價體系,基于主客觀權重賦權法分層加權計算。結果顯示,我國資源型老工業城市總體轉型加快推進,52個樣本城市都不同程度深度挖掘自身優勢,實現多維轉型發展。
“報告成果較好地體現出全國資源型老工業城市奮發進取的精神面貌、綠色低碳的良性發展模式以及全方位振興的重要成果。”中國經濟信息社副總裁楊苜表示,老工業城市和資源型城市,是國家經濟建設中重要的能源和資源供給基地。指數的建立能夠有效牽引城市高質量轉型升級,也為全面認識和了解城市新形象提供了數字化窗口。
“軟硬兼施” 專家建言城市建設再發力
國家發改委地區振興司原副司長、一級巡視員孫廣宣表示,在新時代背景下,資源型老工業城市所面臨的人才流失、居民收入水平、城鎮建設等方面與其他城市差距較大,轉型升級面臨新形勢、新要求。下一步,指數應加強經濟指標權重,客觀、真實、全面反映地方經濟實力。同時,加強城市轉型成功經驗與案例總結,為城市升級提供借鑒。
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所研究室主任、研究員黃征學指出,城市品質的提升體現在功能品質、服務品質、文化品質、生態品質等全方位的進階,提升居民幸福感,塑造城市“氣質”,美化城市“面容”,緊抓政府“軟服務”,是資源型老工業城市轉型的關鍵。
科技部戰略研究院研究員陳詩波表示,科創引領力是多維度衡量城市發展進程的重要方面之一,技術交易額、研發投入占比作為重要指標能夠更好地體現城市創新活躍度與引領力。此外,要重視資源型老工業城市的人才流出問題,要從吸引與留住人才方面下功夫,從人才的評價和管理體系上逐漸作出突破。
“健康環境在城市建設中越來越重要,值得地方城市予以關注。”清華大學中國新型城鎮化研究院高級研究專員、高級工程師李棟闡述了兩方面重點,一是人們對生命質量、健康安全的新需求愈發強烈,應完善健康城市包括產業、環境和公共服務。二是要把健康理念融入政策中,貫穿到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各個環節,體現更深層次的高質量發展。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申現杰認為,資源型老工業城市要建立多點產業支撐、多元優勢互補、多極市場承載,內在競爭力充分的產業體系。這類城市始終是承接國家資源安全、產業保供的中堅力量,在高質量發展的同時不應摒棄精深加工能力。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