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之路經過的國家有哪些?
絲綢之路東起長安(今西安),沿途主要經中亞五國、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土耳其、希臘、意大利等國,達地中海東岸,全長7000多公里。
絲綢之路,指西漢(前202年-8年)時,由張騫出使西域開辟的從長安(今西安)經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并聯結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這條道路也被稱為“西北絲綢之路”以區別日后另外兩條冠以“絲綢之路”名稱的交通路線)。
因為由這條路西運的貨物中以絲綢制品的影響最大,故得此名。其基本走向定于兩漢時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條路線。
廣義的絲綢之路指從上古開始陸續形成的,遍及歐亞大陸甚至包括北非和東非在內的長途商業貿易和文化交流線路的總稱。
除了上述的路線之外,還包括在南北朝時期形成,在明末發揮巨大作用的海上絲綢之路和與西北絲綢之路同時出現,在元末取代西北絲綢之路成為路上交流通道的南方絲綢之路等等。
絲綢之路的地位如何?
絲綢之路的地位是在國際上的重要地位如此突出的關鍵原因是絲綢之路的開放打通了歐亞大陸的貿易和交通線路。有效地促進了東西方文化交流和經濟繁榮,對促進漢朝的繁榮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因此,必須說,絲綢之路的開放具有鮮明的劃時代意義。
絲綢之路不僅是一條路,重要的是世界觀。中國在漢代之前,走的是自強與自安的國家路線,因自得而自在,和外國基本沒有往來,也沒有對世界的認識,只有天下這個概念。天下在西周時期是這么界定的,用五服做區劃,以首都地區為核心,向東南西北四外延伸,每五百里為一服,五百里之內稱甸服,一千里內稱侯服,一千五百里內稱賓服,兩千里內稱“要服”,兩千五百里內稱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