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貢獻科創板諸多“標桿案例” ,以金融推動我國產業強鏈補鏈,提升金融服務科創能級;成立超500億元民企發展基金,支持民營企業爬坡過坎;拿下多個全國“首單”、全球“首單”,創新綠色品種,樹立市場綠色債券標桿項目……
近日,海通證券黨委書記、董事長周杰做客2023“對話上海國企”全媒體大型訪談,分享券商行業面對諸多新使命新課題,如何破題以更好支持實體經濟。
貢獻科創板“標桿案例” 助力我國科技產業自立自強
2022年3月,海通證券保薦的和元生物在科創板上市,成為登陸A股資本市場“基因治療”第一股。
作為我國基因治療CDMO領軍企業,和元生物幫助了一大批藥企客戶克服了工藝門檻,降低制造成本,優化了基因藥物的研發效率。但同時,CDMO業務開展需要長期大量資本開支及研發費用投入,科創板上市充分緩解了企業快速發展過程中的資金需求。
和元生物項目的成功上市有效地吸引了產業鏈上下游的優質企業啟動或籌備A股科創板,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和生物醫藥科技創新中心的建設進一步加快。
“設立科創板是金融提升服務科技創新能級的關鍵一步。”周杰說。數據顯示,鳴鑼開市三年多來,至今年5月底,科創板上市公司達528家,其中,新一代技術領域上市公司有200家,龍頭引領集聚發展態勢日益明顯。
記者了解到,從科創板設立之初,海通證券就貢獻了一個又一個的“標桿案例”。以中微公司為例,彼時其存在海外架構調整、全員期權計劃、研發支出資本化、累計未彌補虧損等諸多重大無先例難題。經過一番努力探索,海通證券成功將中微公司塑造成為科創板的標桿案例之一,中微公司于2019年7月22日作為首批企業登陸上交所科創板;同年12月,海通證券被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浦東新區政府共同評議授予“2019年度服務創新獎”。
圖說:2023年3月10日,海通證券舉行海通外灘金融廣場啟用儀式,并發布文化理念煥新體系“海通家園”
周杰表示,資本市場作為要素資源市場化配置的重要平臺,可有效促進各類創新要素良性循環。對于推動我國產業強鏈補鏈,加快科技“卡脖子”環節突破有重要意義。
“資本市場通過為產業鏈供應鏈上的創新型企業提供融資服務,如首發上市、并購重組、再融資等資本運作,加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競爭力,激發企業創新內生動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上優質企業對關鍵資源、核心技術、廣闊市場的掌控能力。同時,通過資本市場調節,可以更好發現和保護優秀企業,釋放市場活力,給他們更大的發展平臺,為上市公司發展保駕護航。”
隨著全面注冊制落地,面對新的經營環境,周杰表示,海通證券通過調整部門發展戰略和經營策略,抓住機遇、提前布局,錯位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各個板塊,相互協作服務不同成長期的企業。
“全面注冊制下,上市標準和上市公司主體更加多元化,海通證券將始終堅持以客戶為中心,在綜合考慮各企業在科創屬性、盈利能力、行業地位、合規經營等自身特點的基礎上,結合企業的個性化需求,為企業選擇最優申報路徑,登陸多層次的資本市場。”周杰說。
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海通證券交出答卷
經濟是肌體,金融是血脈,兩者共生共榮。科創板業務只是券商支持我國科技產業自立自強,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例證之一。
持續增加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傳統產業升級等重點領域的金融供給;優化民間投融資服務,強化民營企業金融服務……面對金融機構的諸多新使命新課題,海通證券交出了自己的答卷。
周杰介紹,2019年以來,海通證券在服務民營企業進入資本市場方面取得了有效成績,服務民營企業完成IPO掛牌共78家,融資規模達到833.66億元,占2019年以來海通服務的所有IPO企業的家數及融資額的比例分別為81.25%、58.60%。
據悉,上述企業集中在專用設備制造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醫藥制造業等戰略新興行業,代表性企業如天岳先進、匯成股份、均普智能、格靈深瞳、日聯科技等。
另一方面,海通證券積極貫徹落實國家關于緩解民營企業及股東流動性困境、服務實體經濟的要求。
“我們早在2018年就出資50億元成立支持民企發展基金。四年來,已累計成立18個子基金及子計劃,基金總規模超過500億元,投資項目基本覆蓋全國各省份。在發揮政策紓困效能、支持民營企業爬坡過坎、提升綜合金融服務水平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周杰說。
海通證券還積極擴寬科創金融的服務內涵。周杰介紹,海通證券圍繞重點戰略新興產業,瞄準“卡脖子”的工程和顛覆性技術,積極主動了解處于產能爬坡期的科創企業金融訴求,個性化定制融資方案,主動提供“一鏈一策”“一企一策”的差異化金融服務。
“針對早期硬核科創企業,我們從行業賽道、創始團隊、技術水平、資本加持等維度進行考量,通過股權投資以及打通科創企業上下游資源等方式聯動,打造客戶生態圈。”
“針對一些高端產業大項目的土地建設及設備采購等,我們也積極主動提供金融服務,不僅聚焦企業全生命周期的發展需求,而且進一步聚焦龍頭企業,構建產業鏈生態圈。”
周杰介紹,海通證券發揮綜合金融平臺優勢,已經形成了圍繞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科技小巨人、上市(培育)企業的梯度金融服務策略和路徑,并打通全產業鏈路的資金融通,激發鏈上企業的發展活力。
多個“首單” 海通創新產品供給構建綠色金融體系
隨著“雙碳”目標的提出,我國綠色轉型駛入快車道。“雙碳”目標的實現離不開大規模資金的支持,如何構建支持“雙碳”戰略的綠色金融體系,金融機構如何創新提供更多更加適配的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是重中之重。
周杰介紹,海通證券目前正在著力強化領先的綠色投融資服務能力,提升綠色金融跨境服務能力,加大對綠色低碳經濟的布局力度。聚焦環保、新能源等方向,海通證券通過股權、債券、并購等一系列金融服務推動行業優質企業登陸資本市場。
2022年,境內綠色融資方面,海通證券通過綠色股權融資服務實體經濟企業6家,共募集資金77.66億元;主承銷綠色債券39支,募集資金842.57億元,其中主承銷低碳轉型及可持續掛鉤債券8支,募集資金132億元。
境外綠色融資方面,海通國際通過綠色股權融資服務實體經濟企業2家,共募集資金58億元,完成24單綠色及可持續債券承銷項目的發行,總融資規模達80億美元。
股權業務方面,海通證券2022年助力諸多新能源及環保類公司發行上市審核,包括潤陽股份IPO項目、帕瓦股份IPO項目、快可電子IPO項目、錦浪科技可轉債項目、晶科科技增發項目、中環環保可轉債項目、金博股份增發項目等。
債券業務方面,周杰表示,海通證券積極借助創新綠色品種,已經樹立了一眾市場綠色債券標桿項目。
2022年3月,由海通證券主承銷的深交所“首單”藍色債券——招商局通商融資租賃有限公司2022年面向專業投資者公開發行綠色公司債券(第一期)(藍色債券)完成簿記,發行規模10億元,發行認購倍數2.55倍,募投項目通過建設海上風電安裝船,對可持續開發藍色海洋資源具有積極影響。
2022年10月,海通證券作為總協調人,海通國際作為綠色評級顧問助力上海臨港經濟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成功發行“全球首單”綠色雙幣種自貿區債券(明珠債),其中人民幣發行規模10億元,超額認購2.06倍;歐元規模為5000萬歐元,超額認購2.94倍,債券募集資金將主要用于企業境內符合綠色金融框架的項目建設及投資。
圖說:2022年10月,海通證券助力臨港集團成功發行全球首單綠色雙幣種“明珠債”(自貿區債券)
2023年一季度,公司完成8支綠色債,承銷規模37.82億元,債券品種涵蓋公司債、金融債、資產支持證券等主流債券品種。
周杰表示,在新發展格局下,海通證券努力擔當起自身作為上市公司、金融公司、企業公民的責任,不斷夯實布局綠色管理的能力、謀求綠色發展的實力。“2022年海通證券MSCI ESG評級由BBB提升至A級,是目前中國證券公司在MSCI ESG評級中獲得的最高評級。”
2023“對話上海國企”全媒體大型訪談由上海市國資委指導,新華社上海分社、新華社中國經濟信息社主辦,上汽大眾威然提供全程支持。本次活動期間,上汽大眾七座MPV威然還將作為指定用車,為訪談嘉賓營造舒適出行空間,開啟一段智慧之旅。
策劃:姜微、王永前
監制:肖春飛
統籌:楊金志、季蕾
執行策劃:姚玉潔、何欣榮、王文潔
記者:周蕊、有之炘、桑彤、龔雯、鄭鈞天、王默玲、胡潔菲、王辰陽、杜康
協調:于婷婷、蔣宏良、郭紫薇、李樹蕙、謝君、謝文、劉一鳴
視頻:查偉誠、肖勁濤、衣睿童、張燁成
文案:鄧侃
海報:杜梁楠
新華社上海分社
中國經濟信息社
聯合出品
指導單位:上海市國資委
全程支持:上汽大眾威然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