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門13日向社會發布《職業教育產教融合賦能提升行動實施方案(2023—2025年)》。業內人士認為,實施方案是一份含金量很高的政策性文件,提出了5方面19條政策措施,主要通過“試點、政策、資金”三個抓手,為職業教育產教融合賦能。
完善職業教育專業設置 啟動第二批國家產教融合試點城市遴選
當前,我國有1萬多所職業院校、3000多萬名在校生,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規模已占我國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蘊含巨大的人才紅利。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近年來,中職、高職畢業生就業率分別超過95%和90%。職業教育讓更多的普通勞動者通過自身努力進入中等收入群體行列,對保障民生發揮了重要作用。
“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是一個‘小切口’,對于建立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人才強國、全面提升人口素質、以人口高質量發展支撐中國式現代化具有重要作用。”國家發展改革委社會司司長劉明在國家發展改革委13日舉辦的專題新聞發布會上說。
實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國家產教融合試點城市達到50個左右,試點城市的突破和引領帶動作用充分發揮,在全國建設培育1萬家以上產教融合型企業。
據了解,從2019年開始,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開展國家產教融合試點。已有21個城市被列為首批國家產教融合試點城市,63家企業被列為首批國家產教融合型企業。經過兩年多建設,全國已培育5247家地方產教融合型企業。
實施方案明確,將啟動遴選第二批30個左右國家產教融合試點城市,推動產教融合試點城市出臺扎實有效的改革舉措,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國家發展改革委社會司副司長孫志誠認為,一個城市產教融合做得好不好,不在于職業教育的體量有多大、專業有多全,而在于職業教育與產業發展結合得緊不緊,是否形成了良性互動。
“有的城市職業院校的學生數量多、專業包羅萬象,但是人才培養不精準、不聚焦,難以發揮支撐作用,教育和產業還是‘兩張皮’。第二批試點城市的確定,要更注重教育和產業的適配性,這是最重要的遴選標準。”孫志誠說。
實施方案要求,完善職業教育專業設置。鼓勵引導職業院校,優先發展先進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術、人工智能等產業需要的一批新興專業,加快建設護理、康養、托育、家政等一批人才緊缺的專業,改造升級冶金、醫藥、建材、輕紡等領域的一批傳統專業,撤并淘汰供給過剩、就業率低、職業崗位消失的專業,鼓勵學校開設更多緊缺的、符合市場需求的專業,形成緊密對接產業鏈、創新鏈的專業體系。
“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必須以產業需求為導向。調研中我們發現,有的職業院校的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匹配度不高,專業鏈對產業鏈沒有形成有效支撐。實施方案旗幟鮮明地提出‘一優先一加快一改造一撤并’,主要目的就是,推動形成緊密對接產業鏈、創新鏈的專業體系,切實做到‘學科跟著產業走、專業圍著需求轉’。”劉明說。
加大金融政策、投資政策扶持力度 增加資金支持
劉明表示,實施方案加大了對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的資金支持力度,不斷拓展資金支持渠道。重點梳理了三類資金渠道,分別是中央預算內投資、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和中長期貸款。
“此外,還有各級財政資金、開發性金融、商業貸款、社會領域產業專項債券、國際金融組織和外國政府貸款等。可以說,經過各方共同努力,中央預算內投資引導撬動,各級各類資金協同發力、共同支持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的投融資工作格局已經基本形成。”劉明說。
實施方案提出,加大投資政策扶持力度。通過“十四五”教育強國推進工程,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支持符合條件的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建設,高職院校和應用型本科院校每所支持額度不超過8000萬元,中職院校每所支持額度不超過3000萬元。
孫志誠表示,“十四五”時期,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組織實施教育強國推進工程,對納入儲備院校清單,符合條件的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建設,國家發展改革委將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予以積極支持。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將結合“十四五”規劃中期調整,在原有儲備院校清單基礎上,增補支持200所左右高職院校和應用型本科院校,進一步加大對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的支持力度。
實施方案提出,將符合條件的職業教育產教融合項目納入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支持范圍。
“國家發展改革委將在每年3月前后、6月前后、11月前后組織各地申報。各地要準確把握支持范圍,提高項目前期推進效率,確保申報時已完成可研審批或者核準、備案手續。對符合條件的職業教育產教融合項目,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會同財政部門積極予以支持。”孫志誠說。
實施方案明確,加大金融政策扶持力度。國家發展改革委加大向金融機構推薦職業教育產教融合中長期貸款項目的力度。鼓勵銀行機構按照“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性”原則支持產教融合項目和產教融合型企業發展。引導保險機構開發產教融合相關保險產品。支持符合條件的產教融合型企業上市融資。
“需要強調的是,職業教育中長期貸款,支持的是財務狀況良好、負債率低的職業院校更新置換先進技術設備,請各地準確把握資金使用方向。”孫志誠說。
財稅扶持方面,財政部科教和文化司副司長馬宏兵介紹,2018年至2022年,全國財政職業教育經費投入1.8萬億元,年均增長6.2%,其中,中央財政安排現代職業教育質量提升計劃轉移支付資金1263億元,年均增長12.7%。
“根據實施方案,產教融合型企業興辦職業教育的投資符合規定的,可按投資額30%的比例抵免當年應繳教育費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馬宏兵說。
此外,實施方案要求,優化產教融合合作模式。支持有條件的產業園區和職業院校、普通高校合作舉辦混合所有制分校或產業學院。支持和規范社會力量興辦職業教育,通過企業資本投入、社會資本投入等多種方式推進職業院校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改革。允許企業以資本、技術、管理等要素依法參與辦學并享有相應權利。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