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在A股市場結構性行情加劇、指數震蕩下行的背景下,投資者借道ETF抄底。今年5月底與年初相比,創業板指主力ETF份額增長近一倍,成為全市場ETF資金凈流入最多的指數之一。
(相關資料圖)
業內人士認為,創業板指匯聚了新能源、新能源汽車、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業板ETF等跟蹤該指數的產品長期配置價值凸顯,值得關注。
資金借道ETF“買買買”? 凈流入額創新高
記者梳理發現,創業板指數在今年1月30日達到高點之后震蕩下跌,吸引了不少資金加倉創業板ETF。自2月中旬之后,資金開始加速流入跟蹤創業板指數的ETF。綜合機構數據可以發現,2月16日至3月20日,跟蹤創業板指數的所有ETF凈流入180億元,超過2022年全年175億元的凈流入。
特別是進入4月中下旬,上證指數開啟回調走勢,5月初曾經在“中特估”行情帶動下短暫反彈,但不久后又陷入調整。在此期間,部分資金大手筆入場,僅上一周就有近160億資金凈流入。
截至5月30日,跟蹤創業板指的所有ETF合計資金凈流入為258.94億元,是今年以來全市場ETF資金凈流入最多的指數之一。其中,易方達創業板ETF近期連續4個交易日實現凈流入超22億元,基金份額創歷史新高。
與此同時,在此輪“抄底”大潮中,以科創板、創業板、芯片、新能源、醫療等為代表的成本風格基金被買入最多。
來自深交所的統計數據顯示,創業板指作為高成長高創新企業聚集地。2023年一季度,樣本公司中戰略新興產業上市公司82家,權重占90%,為指數貢獻了近七成的營業收入和超過九成的凈利潤,創新成長優勢顯著。
其中,樣本公司中綠色低碳領域上市公司權重占30%,形成規模和特色。節能環保、新能源、高端裝備制造產業樣本公司發展勢頭尤為強勁,2023年一季度,樣本公司凈利潤同比增長分別為50%、39%、32%。
機構:創業板ETF具備一定的前瞻性和長期性
不少機構分析師以及基金經理坦言,跟蹤創業板指相關ETF持續獲資金凈買入的背后,是創業板相關公司股票中長期投資價值獲得認可。
華西證券分析師王秀鋼認為,相比其他板塊,科創板重點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生物醫藥、 新材料、節能環保、新能源等六大科技前沿領域,“硬科技”色彩尤為濃厚,中國版“納斯達克”正在形成。
對于當前創業板指數是否已經具備較高投資價值,王秀鋼表示,目前,科創板估值經過三年消化已至歷史低位,安全邊際高,同時流通股的大量釋放亦為機構增配提供空間。展望后市,經濟弱復蘇、流動性偏寬松,新興成長將占優,中小科創較大的預期差是超額收益的重要來源。
易方達創業板ETF基金經理成曦表示,一是今年我國經濟基本面向好,社融數據持續亮眼,推動權益市場上行,北向資金合計凈流入超1700億元,資金情緒在逐步恢復;二是促進科技創新的產業政策和舉措持續出臺,匯聚先進制造、數字經濟、綠色低碳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創業板指,有望迎來新一輪中長期發展機遇。
從市場整體表現來看,南方基金認為,以震蕩市的視角來看,目前A股整體處于區間低位,在本身不預期有大級別調整風險的前提下,市場有望回歸到一個合理健康的狀態。如果后續看到市場出現進一步降溫,則會提供更好加倉機會。結構方面,大盤價值和成長板塊尚未走出趨勢,基于風格輪動模型看好小盤+低估值板塊。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