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財經北京5月31日電?民營經濟占據國內生產總值半壁江山,多年的實踐證明,民營企業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生力軍。當下,中國式現代化的畫卷正在徐徐展開,新征程上民營企業大有可為。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新華社記者走訪了多省市的民營企業。在廣東,記者在一系列與百姓衣食住行相關的企業中看到,在各種科技加持下,許多過去宛若科幻一般的場景如今已經走入了現實。
衣——縫衣不用人 染色不用水
走進位于佛山市高明區的廣東溢達紡織有限公司旗艦生產基地,只見染料調配車間內機器人工作井然有序、制衣車縫車間機械臂上下飛舞,一改紡織業是勞動密集型行業的刻板印象。許多環節中,偌大的廠房僅需寥寥數人即可運轉。
“在制衣行業,熟練工人少、培訓周期長一直是困擾企業的兩大難題。”溢達集團董事總經理黃坤宇向記者介紹,制衣行業是公認難以實現自動化的勞動密集型產業之一,傳統紡織企業投入大筆資金持續推動自動化設備的研發與改革,需要極大的勇氣。
利用機械手臂自動驗針、利用紅外線技術自動裁片、將視覺識別技術運用到制衣與面料生產環節、自主開發多個車衣工序的聯動自動化……和傳統制衣工序相比,引入自動化生產線能使制衣效率平均提升3倍左右,不僅縮減了對熟練工人的培訓周期,也提高了產品的一次通過率,更能穩定產品的質量。近幾年來,溢達已累計投資超過25億元用于自動化設備的改造和研發。
紡織業是傳統意義上的高水耗行業,2021年底,該企業歷時10年,研發出具有完整自主知識產權的 “極性/非極性二元非水介質染色技術研究和產業化示范”技術,通過了科技部的驗收,項目技術成果經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專家組一致鑒定為“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該無水染色技術可實現棉線染色過程中零用水,環保非水組合介質循環利用率超99.8%,化學品耗用減少96%,染色用水減少100%,生產效率提升50%。
該企業創投總監肖風介紹,“無水染色”就是以有機溶劑來代替水作為介質進行染色,這意味著無需再對紗線進行前處理和染色后處理,整個印染過程完全不使用水,也無需再添加助染鹽等其他化工料,就能達到甚至超過傳統水介質染色的效果,印染生產中不再有廢水排放。
在溢達紡織,許多生產環節已經實現了“機器換人”。新華社記者馬知遙 攝
食——“小白”秒變“廚神” 玩手機也能做菜
在第133屆廣交會上,記者見到了參展而來的廣東新寶電器股份有限公司,展品從壓力咖啡機、打蛋機到面包機、微波爐、電烤箱、空氣炸鍋……各種中西式小家電一應俱全。在消費者耳中,新寶或許并不著名,但摩飛、東菱、百勝圖、鳴盞等許多國內外消費者耳熟能詳的品牌,都是出自新寶的品牌矩陣。
在機器屏幕上或手機App上點按智能食譜,按提示步驟將食材放入機器,在同一臺機器上實現稱重配比、自動翻炒、精準溫度控制、精準時間控制、一鍵自動清洗,通過手機App操作,玩著手機的工夫就將色、香、味俱全的菜肴出鍋上桌。
“作為新手做飯的一站式解決方案,產品內置了一百多道菜譜。像這樣通過產品技術創新,往往會帶來一些新消費需求的形成。”公司總裁曾展暉說。
同時具有攪拌、切碎、煮湯、和面、打蛋清等多種功能的其他款式料理機;自帶智能洗杯功能的上水壺……許多創新型廚房小家電令人眼前一亮。
新寶電器是全球最大的小家電供應商之一,每年生產超一億臺小家電,出口產值一年接近100億元,產品銷往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來自新寶電器生產的各種中西式小家電。新華社記者馬知遙 攝
住——個性化的居住空間設計
家居定制最大的問題就是批量的柔性生產。每一個不規則的產品,甚至每一個不規則的部件,怎么樣能夠實現批量加工?佛山維尚就通過工業互聯網的應用,實現多品種批量化生產,做到為房子“量體裁衣”。
“借由智能制造,把家從想象搬進現實。”佛山維尚家具制造有限公司、尚品宅配集團董事長李連柱介紹,公司打破了信息孤島,將接單、采購、加工、運送甚至售后服務整合到一個大系統里面。“就拿最主要的排產來說,系統可以把客戶定制的產品信息數據放在一個池子里面,通過計算進行優化分配,保證不同訂單的家具部件搭配以后可以在一塊板材上產出更多的符合規格的產品。這就使得出材率達到93%左右。”工序與設備之間,設備與設備之間都可以通過數據智能對話實現自動調配。
在生產線上,記者發現每一塊切割好的板件都會自動被貼一個條形碼。所有的環節指令,就濃縮在這張“身份證”里面,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們從一開始就知道面前的各個部件是哪個客戶的,生產線只不過是按系統這個大腦的指揮在走一個程序,真正實現了機器指揮人。”
“在進入家裝領域之前,我們是做室內設計軟件的公司,進入定制家居領域后,通過數字化設計,能更好地從設計角度幫助消費者解決在家裝消費的過程中存在的不確定問題。”尚品宅配集團圓方軟件副總經理丘權說。
被譽為“佛山無影腳”的廣東嘉騰機器人自動化有限公司的AGV機器人產品。新華社記者馬知遙 攝
行——成為人類的腳的延伸
“要去火星上搬運與救援”,這是廣東嘉騰機器人自動化有限公司在新媒體賬號上對自己的簡介。走進企業的生產廠房,跟記者擦肩而過的機器人正在搬運零件,儼然一副“機器人參與生產機器人”的景象。
移動機器人在不停穿梭忙碌:機械手將指定貨架和高度的物料精準攬入“懷中”,然后再運送到指定貨架,機械手再輕拿輕放到指定位置;在三層樓高的立體倉庫中,折疊移動的機械手精準插取貨物,然后放置于地面AGV小車上,小車就平穩將貨物運達指定位置……
物料搬運、智能裝配、分揀碼垛、智慧倉儲……公司副總裁陳洪波向記者介紹:“有搬運的地方就有移動機器人的市場。”陳洪波認為,勞動密集型產業必然向機械密集型產業發展,移動機器人發展應用的時代和時機都已到來。
目前,嘉騰機器人的產品廣泛應用于汽車、電子、鋰電池生產、化工、日用品及重型機械設備生產等各種行業,作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嘉騰與世界500強企業中超過60家合作過,產品出口40多個國家,還參與了多屆德國漢諾威工業博覽會。
目前,嘉騰機器人正在研發生產能夠托舉80噸重物的移動機器人。“雖然還沒有客戶需求,但是我們要做預研一代,超前布局。”陳洪波說。
他說,國家對機器人產業發展給予了很大的支持。企業近年來享受各種減稅降費政策,累計節省支出超千萬元。“節約下來的資金將用來進一步擴充研發團隊力量,讓人類的腳力進一步延伸。”
文字記者:馬知遙 孟盈如 劉開雄 胡文嘉
視頻記者:王暉
鳴謝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