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私有化是什么?
上市公司私有化是資本市場上一種特殊的并購操作,目標是將被收購的上市公司摘牌,并將其從上市公司轉變為私人公司,這是它與其他并購業務最大的不同。一般來說,是控股股東擴大了現有股份,購買了少數股東手中的所有股份,最終使公司退市。
上市公司私有化有哪些前提條件?
1、因為股價太低,市場估值低,而公司大股東和管理層對公司的長遠發展持樂觀態度,使得控股股東認為將上市公司轉為民營公司更有利于其長遠發展。
2、大股東與上市公司之間股權的關系比較簡單,存在關聯或橫向競爭,私有化可以為資本運營提供足夠的空間,大股東擁有絕對控股地位。
上市公司私有化的風險:
1、需要付出大量資金
上市公司私有化要求大股東付出真金白銀購買小股東的股份,這就是大股東吃小股東。而且,他們為了獲得小股東的認可,導致他們以更高的溢價回購現金,必須有一個合理的收購價格。因此,當他們自己的現金不足時,上市公司必須有大量的現金流,他們只能用自己的資產來擔保貸款,并把一些普通股或優先股賣給一些股權私營公司,以便分享一些利潤,同時還要考慮會計費用、財務分擔費用、融資費用以及可能的訴訟費用。
2、存在法律訴訟的風險
如果公司回購股份給出的價格與公司的估值存在一定的差異,在上市公司私有化過程中,那些小股東很可能會不同意,相關部門也會對公司或大股東進行調查,以確保上市公司不會侵犯小股東的權益,這使得上市公司容易陷入法律糾紛。
3、退市計劃極其復雜
上市公司私有化決議表決過程中,需要75%以上的股東投票,投反對票的股東人數不能超過10%。如果投票不能通過或過程中存在法律漏洞,上市公司的私有化進程將立即終止,一年內不能再次提出。此外,一家上市公司退市有復雜的程序,從幾個月到一兩年不等。在私有化的過程中,股票仍然可以正常交易,會造成很多變數。
4、我們必須面對競爭對手的打擊
上市公司私有化必然導致現金流緊張,這時候上市公司的競爭對手很可能會趁機挖墻腳。